回到院子裏,正好遇到將要去林瑾瑤那裏送點心的兩個小丫鬟。林瑾寧看了一眼,又補了一句“叫二妹妹仔細著牙,一次不可多吃”便揮揮手放了行。
直至那兩個小丫鬟走遠了,懶懶的歪在軟榻上的林瑾寧這才開了口:“錦羅,你將這點心再多做一些罷--給櫟哥兒與柯哥兒每人每日送六塊去,隻比現在這時候再晚半個時辰送到即可,嗯……瑤兒的也等那時候再送。對了,別忘了樞哥兒,他慣不是個愛小食的,便在每日與櫟哥兒柯哥兒送點心那同一個時候,給他送些熱熱的湯羹去,哥兒們都還在長身體,腸胃一定要調養好,選材便要細致些。對了,小廚房裏你原本已有了兩個可差遣的,如今可另在院裏再挑兩個小丫鬟,一並與你打下手,挑好了隻管來稟一聲就是。”
“是,小姐,奴婢知道了。”錦羅一福身,快步走向小廚房。
林瑾寧又呆坐著,不動也不說話,又這樣坐了好一會兒,這才仿佛回過神來一般,轉向一旁站著的錦瑟道:“將前幾日送過來的物什單子都拿來給我看看。”
“是,小姐。”錦瑟一福身,快步走向偏間裏庫房邊上的一個小間,小心用脖子上掛著的鑰匙開了門,再從正對門一個櫃子裏的小盒子中拿出一疊已列好的單子,最後逐步關好盒子、櫃子與房門,才回到林瑾寧身前複命。
林瑾寧從錦瑟手中接過單子,認真看著。
除了林記安與楊氏送來的東西數量和次數多一些以外,其他幾個弟妹們倒都是些小量的,且皆是一些尋常補品。
不過想著府中幾個弟妹都是還未長大無有進項的,便是日常用著的東西也多為月例或父母賜下,如今他們能有這份心,林瑾寧已極滿意。
唯一一個叫林瑾寧想不通的,是母親楊氏娘家的侄兒,林瑾寧的表哥楊恪禹竟也送來了東西!
需知林瑾寧不過是小病,兼又春寒料峭,京中小有風寒的小姐不知凡幾,且林瑾寧不過將將病了三日,若是家裏人擔心送些她得用的補品倒還好解釋,怎麼一個往日與她並不如何親近的表哥竟也送了禮來,且看樣子還送得頗為珍貴。
似乎,昨日早晨她問起來時,錦瑟便是正在整理表少爺送來的物什來著?
怎麼也想不通的林瑾寧於是轉過頭詢問錦瑟道:“當時送東西來的是誰?可有說過為什麼送來?難不成真是因為我這麼一場小病?”
“回小姐的話,”錦瑟恭敬道:“送東西來的是表少爺的貼身小廝桐子,他告訴奴婢,說是早些時候夫人曾為著小姐回楊家借過一些藏花,表少爺便是由舅夫人授意,為小姐送些東西來,不過聊表心意,並無其他意思。”
“原來如此,這我就放心了,沒得為了一點子小病就折騰得人盡皆知的。”林瑾寧點點頭,又斟酌道,“這麼些東西,我一時半會也用不完,放久了許會壞了……這樣,錦瑟,你將我這裏原有的補品物什整理一下,分出三份,給幾個哥兒送過去。再給樞哥兒加一份熏香,要味道淡一些的。給櫟哥兒加一份花蜜,叫他身邊服侍的每日給他衝水喝。給柯哥兒加一份果脯,小孩子馬虎不得,隻管撿我這裏最好的去。”
“是,奴婢知道了。”錦瑟又拿著那疊單子下去,轉而收拾林瑾寧吩咐的東西去。
這頭的林瑾寧一琢磨,覺得她不過一點小病,倒嚇得母親回娘家借東西去了,兼之舅舅家還送了禮過來……今日她既已病愈,怎麼也不能幹脆忽略了,挑一份回禮送去還是要的。
林瑾寧叫錦素從她的小書房拿來了筆墨紙硯,再叫錦繡在一旁磨著墨,她自己隻專心抬筆羅列著回禮單子罷。
需知回禮這門學問可是很深奧的。這禮,既不能太輕也不能太重,畢竟不是什麼年節的正規回禮,太過鄭重其事反倒會給人用力過猛不知分寸之感,最主要的還是要合乎心意。若非前世林瑾寧已然當過一家主母,熟知種種往來規矩,隻怕如今也不能如此駕輕就熟。
林瑾寧先將原定的基本回禮寫全了,想了想,又在單子底下加了給舅母江氏與幾個表妹的各色帕子一共十數條。
給舅母江氏的是林瑾寧自己繡的,選準備留作自用或敬給母親的,一共隻剩下了三條。而給表姐妹們的那些帕子,則是林瑾寧院裏的錦素及一個二等丫鬟裏喚作明珠的,這兩個繡工最好的丫頭原本是為她備下的。
隻因她往日用得少換得也少,因而直到如今便已逐漸攢下了二三十條。左不過自個兒用不盡,加之放久了也要舊的,故而這會兒便是分出一半去也不算得什麼,反倒是顯得心意難得,林瑾寧琢磨一回便給加上了。
卻說楊家一共兩房,大房女兒共兩嫡一庶,二房女兒是一嫡兩庶,林瑾寧便給嫡出的表姐妹們一人送了三條,庶出的表姐妹們一人送了一條,加起來一共也不過才需要十二條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