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夥兒如醉如癡看著麵前的石門,軍師壓低了聲音,命令道:“弟兄們,點亮汽燈,準備工具!”眾人這才緩過神兒來,取出事先準備好的汽燈。

兩盞大功率汽燈同時點亮,眾人這才勉強看清,原來大夥現在所處地方,乃是皇陵地下玄宮最外一層石門外的券道隧道之中。

老四曾與大夥兒講過:按清代皇陵建製,皇帝陵寢地下玄宮應分為九券四門式構造。從金剛牆門洞開始,由墓道向北斜下而入,依次應為:墓道券、閃當券、罩門券、頭道石門、門洞券、明堂券、二道石門、門洞券、穿堂券、三道石門、門洞券、金券石門、金券,最後的金券是放置皇帝及皇後棺槨的大殿。其中墓道券和閃當券為磚券,其他七券是石券。九券中,明堂券和金券是南北券,餘者為東西券。

之所以稱為券,其實“券”這個字在中文中除了念“勸”的發音,意思為票據或作為憑證的紙片之意以外,還可以念作“絢麗多彩”的“絢”字發音,意思為門窗、橋梁等建築呈弧形的部分,如拱券。

現在眾人所處位置,應該就是金剛牆與地宮第一道石門之間拱券,這一段包括墓道券、閃當券與罩門券三部分,其實距離並不長,隻有十米左右。

而這一道石門,就是皇陵地下玄宮第一道石門,是用兩塊完整光滑的漢白玉打磨而成。雖曆經三百餘年,依舊潔白勝雪。每扇大門縱橫刻有九九八十一枚乳狀門釘,兩門相對處門麵上,雕有口銜圓環的獸頭,稱為“鋪首”,越發使石門顯得威武而陰森。

軍師上前用手電沿一指多寬的門縫照去,隱隱可見門後有一塊巨大石條將大門從內部死死頂住。老四低聲道:“是自來石!”軍師點了點頭。

老四說的自來石,是曆來皇陵或大墓地宮中將玄宮石門從後麵頂住的一種特殊工具。一般來講,頂住地下玄宮石門最常見的是兩種方式:石球或自來石。石球裝置是先在石門內做好一個斜坡石麵,門檻處鑿出溝槽,槽頂放好石球,用敞開的門擋住。入葬完畢,兩門逐漸關閉,石球便沿著地麵斜坡滑下,直到石門完全關閉,石球也在兩門交合處一個更深的石槽內停住,門被堵死。而自來石則是在兩扇門將要關閉時,將石條斜倚於門後槽內,人走出後,石條隨石門關閉而慢慢傾斜,待石門完全關閉,石條也滑入兩扇石門中央,從內部將石門完全頂死。

對付自來石,老四和劉二子事前已做好了準備。這次大夥兒抬來的諸多工具中,便有一種兩人親手製作的特製“拐釘鑰匙”,專門用來開啟地下玄宮巨大而沉重的石門。“拐釘鑰匙”是用一種極細但異常堅韌的鋼條製成,鋼條被彎成半個口字形,頂部削尖。隻要將鑰匙從門縫內捅入,尖部插入到自來石下,撥開自來石,就可將地下玄宮大門打開。由於拐釘鑰匙體積龐大,不方便攜帶,所以在山上時並未打製,而是到奉天後才製作的。

老四接過後麵兄弟遞來的拐釘鑰匙,向軍師點了點頭。其他兄弟則按事先商量好的順序各就各位,大夥兒全都屏住了呼吸。隻見老四呼了口長氣,定了定神,小心翼翼將拐釘鑰匙半個“口”字形部位豎起來,慢慢插到石門門縫之中。待鑰匙接觸到石條上部,將“口”字橫過來,頂部削尖的位置插入到石條下部,套住自來石脖頸處。一切就緒,老四回頭向後麵眾人點了點頭。老五與崔二侉子兩人走上前來,抓住拐釘鑰匙長長的後柄。隨著老四一聲吆喝,三人屏住呼吸,緩緩加力將拐釘鑰匙慢慢上提。“鑰匙”漸漸向裏延伸,內部的自來石也一點點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