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防風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防風的根。分布於東北、華北及陝西、寧夏、甘肅、山東等地。
應用治感冒風寒,頭痛身痛,咳嗽:防風10克,杏仁10克,蔥白10克,生薑3片,水煎服。
13.獨活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的根。
應用治風濕關節炎、腰腿疼痛、手腳抽搐:獨活10克,秦艽10克,防風10克,細辛3克,水煎服。
14.遠誌
來源為遠誌科植物遠誌的根。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江蘇、安徽和江西等地區。
應用
1.治心虛神誌不安:遠誌、茯苓、黨參各9克,菖蒲3克,水煎服。
2.用於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痰多:遠誌9克,陳皮、甘草各3克,水煎服。
15.桔梗
來源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應用治傷風咳嗽:可用桔梗3克,荊芥4.5克,紫菀4.5克,百部6克,白前6克,橘紅3克,甘草2.5克,微炒,不要炒焦,共研細粉,每次服9克,用煮沸白開水調服,連服3天(按:這是一張古方,名叫“止嗽散”,對一般傷風咳嗽初起、喉癢、咳痰不爽,頗有功效。如有怕冷、發熱等情況,則需請醫生診治,不要隨便服藥,以免耽誤)。
16.川牛膝
來源為莧科植物川牛膝的根。
應用治療麻疹以及喉炎:牛膝20克,甘草10克,加水150毫升,煎至60毫升,口服,每次4~6毫升,20~40分鍾一次。臨床觀察119例,治愈117例,占98.32%。有人研究後認為,牛膝甘草湯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環,使血供充盈,促進炎症的吸收,從而解除水腫所致的阻塞現象。
17.西洋參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西洋參的根。原產北美,現我國東北及北京、西安、江西等地均有栽培。
功效補氣養陰,清火生津。主治氣虛陰虧火旺,咳喘痰血,虛熱煩倦,內熱消渴,口燥咽幹。
用量內服煎湯(另煎汁和服)3~6克。
中陽虛衰、寒濕中阻及濕熱鬱火者禁服(中陽虛衰是指中焦脾胃陽氣虛弱,消化功能不振;寒濕中阻是指濕濁內困脾胃)。
應用
1.治原因不明長期低熱:西洋參3克,地骨皮6克,粉甘皮6克,同煎飲服。每劑濃煎2次,每日1劑,以熱退為止。
2.治過度體力勞傷,疲乏難複:仙鶴草30克,紅棗7枚,濃煎;另煎西洋參3克,合兌服。
3.治食欲不振,體倦神疲:西洋參10克,白術10克,雲苓10克,水煎服。
18.太子參
太子參來源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的幹燥塊根。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及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功效益氣生津,補脾潤肺。主治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倦怠無力;氣陰兩傷,幹咳痰少,自汗氣短,以及溫病後期氣虛津傷,內熱口渴,或神經衰弱,心悸失眠,頭昏健忘,小兒夏季熱。
12.防風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防風的根。分布於東北、華北及陝西、寧夏、甘肅、山東等地。
應用治感冒風寒,頭痛身痛,咳嗽:防風10克,杏仁10克,蔥白10克,生薑3片,水煎服。
13.獨活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的根。
應用治風濕關節炎、腰腿疼痛、手腳抽搐:獨活10克,秦艽10克,防風10克,細辛3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