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防己甲素提取分離方法如下:
1.浸漬堿化:將漢防己塊根切成顆粒狀,加3倍量硫酸溶液,加溫至50~60℃,浸漬10~12小時,共浸漬4次,分別過濾,濾液於35℃左右加石灰乳調節pH至10~12,攪拌,壓濾,濾餅於50~60℃幹燥,軋碎,過12目篩,得漢防己砂。
2.提取:將漢防己砂(含水分3%)裝入布袋,置於提取桶內,加苯10倍量,連續抽提至無生物堿反應,提取液蒸餾回收苯,最後蒸發至幹,得漢防己生物堿粗品。
3.分離和精製:將生物堿粗品加水2~5倍量,並用鹽酸調節pH至12~13,加熱至80~90℃使溶解,除去酸水中的不溶物,然後加入偏重亞硫酸鈉、活性炭,在80~90℃保溫15分鍾,冷至室溫過濾。濾液調pH至1~2,用氯仿洗至無色,以濃氫氧化鈉溶液堿化pH至11左右,再以氯仿提取至無生物堿為止。
氯仿提取液通過氧化鋁層析柱精製後,加無水硫酸鈉脫水,過濾,濾液回收氯仿至稠狀,加入90%乙醇3倍量,在5~10℃放置16小時以上,過濾,得結晶,以90%乙醇洗至濾液無色,得漢防己甲素精製品。必要時可用95%乙醇重結晶一次。
理化性質:漢防己甲素,為白色針晶,或結晶性粉末,難溶於水和石油醚,可溶於苯、氯仿、乙醚、丙酮和乙醇中。從丙酮中結晶,具有雙熔點,150℃初熔,至217~218℃複熔。
19.太子參
孩兒參來源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的塊根。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及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應用治勞力損傷:太子參15~18克,加黃酒、紅糖,蒸汁服。
最近我國學者在“太子參的生物學與化學成分的研究進展”一文中發現:太子參是華東地區主產的大宗藥材之一,大麵積栽培已有30多年的曆史。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太子參開展了多方麵的研究,主要就其形態結構、生長發育、種子休眠、良種選育等生物學特性及其主要藥用成分苷類、多糖類、氨基酸類、揮發性成分、微量元素等方麵進行深入研究。
20.丹參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根。分布於華東地區及遼寧、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功效活血祛淤,調經止痛,養血安神,涼血消癰。主治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淤滯腹痛,心腹疼痛,癥瘕積聚,熱痹腫痛,跌打損傷,熱入營血,煩躁不安,心煩失眠,癰瘡腫毒。
用量內服煎湯5~15克,大劑量可用至30克。
婦女月經過多及無淤血者禁服;孕婦慎服;反藜蘆。
應用
1.治痛經:丹參15克,鬱金6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2.治經血澀少,產後淤血腹痛,閉經腹痛:丹參、益母草、香附各9克,水煎服。
3.治急、慢性肝炎、兩脅作癰:茵陳15克,鬱金、丹參、板藍根各9克,水煎服。
4.治腹中包塊:丹參、三棱、莪術各9克,皂角刺3克,水煎服。
5.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丹參、金銀花、赤藥、土茯苓各30克,當歸、川芎各15克,水煎服。
6.治神經衰弱:丹參15克,五味子30克,水煎服。
現代臨床研究治療心血管疾病:丹參酮ⅡA磺酸鈉注射液治療108例冠心病患者,劑量為40~80毫克,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靜滴或25%葡萄糖注射液20毫升靜脈推注,每日1次,14日為1療程。大多數患者用2個療程,近期療效心絞痛緩解率為86%,胸悶改善率為93.1%,心電圖改善率為54.7%
21.板藍根
菘藍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根。原產我國,現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利咽。主治溫毒發斑,高熱頭痛,大頭瘟疫,爛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痺,瘡腫,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
用量內服煎湯15~30克,大劑量可用60~120克。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脾胃虛寒、無實火熱毒者慎服。
應用
1.治輕型或中型乙型腦炎:板藍根30克,大青葉15克,金銀花15克,連翹15克,玄參15克,生地30克,生石膏30克(先煎),黃芩12克,幹地龍9克,水煎服。
2.治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板藍根125克,水煎服,每2小時1次。
3.治猩紅熱:板藍根9克,馬勃6克,金銀花9克,共為細末,每日3次,白開水送服,須連服4~5日。1歲至2歲,每日0.3~0.9克;3歲至4歲,每次0.9~1.5克;年長兒童酌加量。
4.治丹毒:板藍根18克,金銀花、甘草各9克,水煎服。
5.治腮腺炎:(1)板藍根15克,水煎服。藥渣擠汁塗敷患處。(2)板藍根30克,夏枯草12克,水煎服。
6.治鵝口瘡:板藍根9克,水煎汁,反複塗擦患處,每日5~6次。
7.治肝炎:板藍根、茵陳各15克,赤芍9克,甘草3克,水煎服。轉氨酶高者加夏枯草6克。
8.治流行性感冒初起,高燒頭痛,口幹咽痛:(1)板藍根30克,羌活15克,煎湯,每日2次分服,連服2~3日。(2)板藍根、大青葉各15克,荊芥9克,水煎服。
9.治肺炎:板藍根、夏枯草各15克,虎杖30克,功勞葉12克,金銀花9克,青蒿9克,水煎服。
10.預防流感、猩紅熱、流腦、乙腦:板藍根、貫眾各9克,水煎服,連服3日。
11.治扁平疣:板藍根15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