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乳香
來源為橄欖科乳香樹樹皮滲出的油膠樹脂。生於熱帶沿海山地,分布於紅海沿岸至利比亞、蘇丹、土耳其等地。
功效活血行氣,通經止痛,消腫生肌。主治心腹疼痛,風濕痹癰,經閉痛經,跌打淤痛,癰疽腫毒,瘡潰不斂。
用量內服煎湯3~10克。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胃弱者慎服,孕婦及無淤滯者禁服。
應用
1.治跌打損傷:乳香、沒藥各4.5克,當歸尾、紅花、桃仁各9克,水煎服。
2.治瘡瘍疼痛不可忍:乳香、沒藥各6克,寒水石(煆)、滑石各12克,冰片0.3克,為細末,搽患處。
3.治乳頭皸裂症:製乳香、煨烏梅、製馬勃各15克,三七6克,浙貝母12克,蜈蚣3條。先馬勃用文火烘幹,烏梅燒灰存性,乳香研至極細無聲。再將上藥共研細麵,混合均勻,貯瓶備用。使用時先將患處用生理鹽水洗淨,再用消毒棉球將藥粉撲於患處,每日1~2次,每次約用藥麵1克,哺乳婦女可增至每日3次。
現代臨床研究治療急性闌尾炎:將生乳香、沒藥各等量研細末,用陳醋與75%乙醇各半,調上藥為藥泥,敷壓痛點處,範圍應大於病灶,約3厘米厚,用油紙紗布固定,每日服藥1次,一般貼敷1~3次。觀察30例,治愈22例,好轉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3%。
2.沒藥
來源為橄欖科植物沒藥樹幹皮部滲出的油膠樹脂。分布於熱帶非洲和亞洲西部。
功效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主治胸腹,胃脘淤痛,痛經,經閉,癥瘕,跌打損傷,癰腫瘡瘍,腸癰,目赤腫痛。
用量內服煎湯3~10克。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胃弱者、孕婦及虛證無淤者慎用。
應用
1.治心脾氣痛:延胡索、沒藥、五靈脂、草果各等份,為末,每次服9克,熱酒調服。
2.治跌打損傷,淤血腫痛,可用“乳香沒藥散”:沒藥4.5克,乳香4.5克,白術9克,當歸9克,白芷9克,肉桂3克,甘草3克,為散劑,每次6~9克,每日3次,酒送服。
3.外敷瘡瘍,去腐生新,拔毒收口,可用“海浮散”治療:沒藥9克,乳香9克,為散劑。
現代臨床研究治療高脂血症:將沒藥製成膠囊劑(每粒含沒藥浸膏0.1克),口服每日3次,每次2~3粒,每日總量為0.6~0.9克(相當於生藥2~3克),療程2個月,觀察52例;又用安慰劑(食用澱粉)作對照,觀察31例。結果:降膽固醇有效率,沒藥組為65.7%(23br25例),對照組為30%(6br20例),兩組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降甘油三酯有效率,沒藥組為47.8%(22br46例),對照組為25.9%(7br27例),兩組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沒藥組治療前血漿纖維蛋白原增高的28例,治療後明顯下降,前後對比有極顯著性差異(P<0.001),而對照組則為P>0.05,無顯著性差異。對血清纖維蛋白裂解產物含量的影響,沒藥組可使之顯著下降,治療前後對比P<0.01,而對照組則不明顯(P>0.05)。結果說明,沒藥可明顯降低膽固醇及血漿纖維蛋白原,對高凝狀態所致的繼發性纖溶亢進有治療作用。治療中未見嚴重毒副作用,對一部分合並冠心病的患者,還有減輕心絞痛及胸悶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