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婚姻是張紙,一輩子都是 13(1 / 2)

看見連管桐都一臉很崩潰的表情,顧小影終於懷著一點幸災樂禍的小念頭原諒了他―她知道這種想法不厚道,可是蒼天可鑒,這種事情換了誰,誰也不會一點情緒都沒有吧?何況她差點弄丟了孩子,還要被指責是沒有照顧好老人……身體與心靈雙重受創,她不冤嗎?

將心比心,老話說得好: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現在她引申了另外一句話:不嫁人不知爹媽親。

因為顧小影遵醫囑隻能臥床,所以做飯、洗碗之類的事需要有人代勞。最初一些日子還好,顧媽有公休假,所以可以來省城照顧女兒。可假期畢竟是短暫的,加之工作又忙,最後顧媽隻能一步三回頭地離開女兒家。走的時候顧媽烙了女兒喜歡吃的餅,包了整整四個飯盒的包子,捏好了兩盒小餛飩……顧小影躺在臥室裏,聽著顧媽在廚房裏剁肉餡的聲音,許多次都忍不住想哭。

興許,總是在這樣的時候,做女兒的才能體會到生活在媽媽身邊的好處―你可以和媽媽吵架,她的嗓門或許很大,但永遠不會生你的氣;你可以抱怨媽媽今天炒的菜不好吃,她會翻白眼說“不愛吃別吃”,但第二天還是換著花樣給你做飯……是這樣的,外麵的世界再大、再繁華,其實都不如小城裏媽媽身邊安寧祥和。因為有媽媽在,就有人給你遮風擋雨;有媽媽在,你就永遠受不了委屈。

可是,要知道這些,總是要以我們遠離家鄉為代價―哪怕沒有遠離,也總要等到成為了別人家的媳婦,才知道在自己家裏,做媽媽的女兒,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顧媽走後,管利明也出院了。小小的房子裏擠了四個成年人,其中兩個還都要臥床,所以用顧小影的話來說,就是每天家裏都洋溢著一股濃鬱的中藥味和被窩氣息。

顧小影從沒有和公婆在同一屋簷下相處這麼久,也是要真的相處了才知道:以前她印象中的那些以為已經很經典、很彪悍的記憶,比如管利明的唾沫星子和謝家蓉用來剔牙的筷子尖……都太微不足道。

顧媽走後的第一天,一家人的飯菜烹飪工作就交到了謝家蓉手上。顧小影還記得謝家蓉的燒牛肉做得很好,簡直是超凡脫俗,所以之前並不擔心自己的飲食質量。不過那天之後她才知道,所謂燒牛肉,那是逢年過節或偶爾全家團聚時用來表達喜悅慶祝之情的菜品。而平常日子裏,管家的飯桌上,其實是沒有肉的。

比如第一天的午飯,主食是饅頭,菜是素炒油菜和素炒藕;晚飯主食還是饅頭,菜是素炒土豆絲和菠菜粉絲湯;第二天的午飯主食仍然是饅頭,菜是素炒西葫蘆和西紅柿炒雞蛋……管利明吃得仍然是“呼嚕呼嚕”的,一邊吃一邊讚揚道:“小影,你家這個花生油好啊,香!”

顧小影愁眉苦臉地看著一桌子綠色蔬菜,答:“爸爸,咱們都好幾天沒有吃肉了。”

管利明和謝家蓉似乎這才發現飯桌上的確是沒有肉的,管利明笑了幾聲,指揮謝家蓉:“晚飯炒點肉。”

謝家蓉點頭。

於是,晚上的飯桌上就出現了芹菜炒肉絲……顧小影看著盤子裏那有限的幾根肉絲,更加悲從中來。於是飯後,趁管利明看電視、謝家蓉洗碗的時候,顧小影回到自己屋,偷偷關上臥室門,打電話給管桐,小聲說:“管桐,你能讓你媽做點肉吃嗎?”

“肉?”管桐在加班,都沒反應過來,“冰箱裏不是還有肉嗎?”

“我都吃了兩天兔子食了。”顧小影小聲抱怨,順手對著鏡子扒了扒自己的眼皮,“再這麼吃下去,我眼珠子都快變成紅色的了!過幾天妊娠反應,我拿什麼來吐?”

“你想吃肉,直接跟他們說不就行了。”管桐還以為是什麼大事兒,聽明白了才覺得好笑,“你也不用這麼見外,他們平時節儉慣了,不太習慣天天吃肉,你讓媽炒菜的時候多放點肉就好了。”

“僅僅炒菜時候放點肉那不還等於是在吃草?”顧小影哭喪著臉,“咱們不能燉鍋排骨嗎?天天吃草我吃不飽,晚上九點多就開始餓。”

“那我跟她說吧。”管桐一口答應,“明天燉排骨。”

顧小影心滿意足地放下了電話。

第二天果然飯桌上就有排骨了,隻是……為什麼上麵浮著一層厚厚的油,看上去就很膩人呢?

顧小影想想管桐說過的話“不用這麼見外”,便直接問謝家蓉:“媽,咱家燉排骨都不撇掉上麵的油嗎?”

“撇油?”管利明覺得不可思議,“吃肉不就是為了補點油水?油都撇掉了,肉還有什麼味兒?”

顧小影張口結舌,轉轉眼珠子,不說話了。

不管怎麼說,顧小影終於定期過上了“有肉吃”的日子。盡管平常日子裏飯桌上永恒不變的仍然是“時令蔬菜炒豬肉”這道萬變不離其宗的菜,但有肉就比沒肉強,顧小影深知生活不能太完美的道理,遂忍了。

又過兩天,新情況出現了―因為管桐總是不回家吃飯,所以謝家蓉和管利明決定中午炒菜的時候多炒點,晚上就不炒了,把剩飯熱一熱,很方便,據說還更加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