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每天都要憤怒,一天就要經曆幾次這種興奮而後疲乏的惡性循環。可以想象出,人的精力會被這種不斷騷擾的憤怒耗費多少,光想一想這種狀況就讓人感覺累。
有項調查證明,在不愛生氣的人中,有67%的人每天早晨醒來時會感到精力充沛、頭腦清醒;而與此相對,那些經常生氣的人隻有33%有這樣的感覺。當被問及是否有過憤怒後疲乏不堪的感覺時,56%的不愛生氣的人回答說有,高達78%的愛生氣的人說有。
有一次,史蒂夫安靜地坐在座位上等著拿藥,而他旁邊的一位年紀較大的人卻等得焦躁不安,恨不得把藥劑師吃了。“你們這些人知道你們在幹什麼嗎?你們太沒有效率了。我不能因為你們工作沒做好就在這裏幹等!”那個人喋喋不休地說著。
史蒂夫主動對他說:“你的感覺應該不是很好,是不是感到很累?發這麼大的脾氣會把人累壞的。我很明白這種狀況,朋友,因為我以前也是這樣。可是,說真的,這麼做不值得,真不值得。”回家後,史蒂夫開玩笑地對妻子說:“你猜我今天遇到誰了?我遇到以前那個整天生氣的我自己了!”
一般來說,人們的行動在受到限製、願望不能實現、做事遇到挫折、權利被侵犯、勞累過度等時,就會產生憤怒的情緒。但無論是什麼原因產生的憤怒,都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喜怒不節,則傷髒,髒傷則病起。”由於憤怒,還會引起食欲降低、食而不化。經常這樣,消化係統的生理功能必將發生紊亂。
憤怒還可以影響人體的腺體分泌。如正在哺乳的母親,由於發怒可使乳汁分泌減少或使其成分發生改變,這對嬰兒是十分不利的;又如人在受了委屈、侮辱而發怒時,淚腺分泌增強,泣不成聲。再如,隨著憤怒的程度和時間的增加,唾液可由增加而變得枯竭。比如有的人在爭吵開始時唾沫橫飛,逐漸就會變得口幹舌燥,吵嚷聲也隨之慢慢消失了。此時,人的唾液成分會發生改變,即使是吃平時最喜歡的東西也會覺得食之無味。
本傑明·富蘭克林曾經說過,“憤怒從來都不會沒有原因,但沒有一個是好原因。”其實,憤怒本身不過是你情緒冰山的一角,它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被其他的情緒所引發,如害怕、怨恨或不安。所以,既然憤怒不可避免,我們要做的就不是壓抑憤怒,而是找到引發自己憤怒的情緒,在憤怒之前將其消除,從而去掉憤怒帶來的消極影響。
憤怒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傷害身體,也會給我們的實際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我們要消滅情緒的憤怒之火,控製憤怒情緒。
如果我們每天都要憤怒,一天就要經曆幾次這種興奮而後疲乏的惡性循環。可以想象出,人的精力會被這種不斷騷擾的憤怒耗費多少,光想一想這種狀況就讓人感覺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