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節(2 / 3)

2011年7月22日,《美國隊長:首位複仇者》正式登陸北美院線。其實《美國隊長》是一部相當主旋律的美國超級英雄電影,宣揚的是美國式的愛國主義和個人英雄主義,而美國隊長的敵人又是納粹份子,所以這部電影被海外市場抵製的可能性不是特別大。而同樣重要的是,這部電影對於共和黨人和保守分子來說則是一部極佳的宣傳電影。所以這部電影在保守主義盛行的美國南部是未映先紅,而且很多保守派共和黨員紛紛主動為這部電影背書,鼓勵大家進影院觀看這部電影。

得到保守派支持的同時自然是被自由派詬病,民主黨的精英分子在《紐約時報》等自由主義大本營報紙上刊文抨擊《美國隊長》過度宣揚愛國主義,這是對個人自由的一種侵犯。於是保守派和自由派紛紛在自己的媒體上展開大討論,這也間接地幫《美國隊長》做了不少宣傳。

☆、338·愛國主義宣傳片

說來有趣,美國的法律是嚴格禁止美國政府向民眾灌輸“愛國主義”思想的。甚至有關要不要公共學校舉行升旗儀式並向國旗致禮的討論在美國就從來沒有斷絕過,時至今日都沒有討論出一個統一的結果,於是就是私立學校不搞這一套,而公立學校就看當地是保守派居多還是自由派居多了。而且最讓傑德吃驚的是,美國政府不能擁有媒體。美國聯邦政府名下有一個廣播理事會,它們擁有自由之聲等等中國讀者經常在CCTV或各大報紙上看到的“反麵媒體”。廣播理事會所擁有的媒體要受到美國國會監督,並且不得向美國本土播音。在美國本土能和政府事務扯上關係的無非是公共電台廣播網(NPR)、公共電視網(PBS)和有線衛星公共事務電視網(C-SPAN),而且這三家媒體的擁有者也並非政府而且他們也不涉及任何政治報道,隻關心公共事務而已。因此在美國的政治環境下,愛國主義宣傳片並非什麼特別美好的名詞,而《美國隊長》被掛上這樣的名頭也讓傑德有些意外。

不過《美國隊長》的確是一部非常“美國主旋律”的電影,弱者也能成就未來,英雄拯救世界的“美式英雄主義”在片中不要太泛濫哦。但是漫畫原著就是這樣設定,因此傑德也不好要求導演和編劇另外再寫一個故事出來。不過傑德在情節取舍上還是給了很多建議,首先是斯蒂文羅傑斯與莎倫卡特的愛情被加重了許多,因為如果沒有足夠多的愛情描寫,很多人無法理解為什麼卡特在羅傑斯墜機之後依然決然地選擇了單身,並且還拒絕了托尼斯塔克父親的追求而組建了神盾局;其次就是羅傑斯與巴基的戰友情也必須加強描寫,否則日後的《美國隊長2:冬日戰士》等係列電影就沒有辦法開展下去了。反倒是羅傑斯在最初成為美國隊長的那段心理起伏可以忽略,或許是因為諾蘭拍攝“蝙蝠俠前傳”三部曲係列太過成功,搞得後來所有的超級英雄電影都愛給超級英雄找點心理疾病讓他們在困惑與迷茫中掙紮到最後尋求自我救贖。蝙蝠俠這樣就算了,超人也是;然後這股心理疾病風還從DC漫畫蔓延到漫威漫畫,鋼鐵俠、美國隊長在前世紛紛走這個風格。但是傑德覺得有些事情是“可一可二不可三”,所以他決定在《鋼鐵俠3》和《美國隊長》中拋棄這些無聊的跟風內容。當然,其中二戰的鏡頭和美國隊長深入納粹大本營的鏡頭也被加重了許多。經過調整後的《美國隊長》在情節上更符合了現代好萊塢爆米花電影的需求,因此傑德表示了相當的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