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幣既然有如此大的升值空間,中國紙幣是這樣,外國其實也是如此。
對於外國紙幣,它升值的動力主要有兩個:一個來源是紙幣商,這包括批發商和零售商,他們在囤積了一些已經退出流通的外國紙幣後,就以每年大約3%-5%的速度抬高紙幣的價格,無論是否有人購買,它們的價格都會在以這個速度抬高。紙幣商取得紙幣無外乎兩種:一種是退出流通的,那麼他們的貨源肯定也要不斷的抬高價格;另一種是正在流通的紙幣。對於已經退出流通的紙幣,他們以每年逐步升值來獲取利潤。而對於正在流通的紙幣,他們會利用購買者追求新奇的心理,在發行初期就抬高價格,然後逐步回落。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新加坡和文萊在2007年聯合發行的20元,在剛發行的時候,其售價在135-140元左右,而過了一周,價格回落到130元,如今價格降至125元。
另一個來源於購買者,他們出於各種不同的目的,比如投資增值,或者因為曾經使用過而充滿感情,或者因為紙幣新奇好看而去購買紙幣,雖然每個人的審美眼光有很大的區別,但是好的紙幣無論對於哪個國家的收藏者都有認同的感覺。所以,購買外國紙幣,需要了解的是該紙幣的狀態,是正在流通,還是已經退出流通。正在流通的紙幣,需要大約10-20年的時間才會有所升值。在這要特別強調的是,一些小島國的紙幣使用周期往往非常長,因此升值的速度非常緩慢。另外那些國際儲備貨幣,比如美元、日元等,由於數量巨大也不具備升值潛力。
如果單單從收藏者的角度來講,那些已經退出流通的,設計精美的,銀行信譽極佳的,發行量小的,存世量少的,有重大題材容易引起別人重視的紙幣,將成為紙幣收藏者一致追捧的對象,價格在短期會迅速拉高,然後逐漸步入平穩。
所以,一些出色的品種,比如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紙幣收集者會比較偏愛英國統治時期的香港紙幣,特別是渣打銀行的,歐洲北美國家的紙幣收藏者會比較偏愛歐元區國家的紙幣,比如荷蘭,愛爾蘭,法國等等,英國的紙幣收藏者會比較偏愛其屬地,女王頭像的諸如塞舌爾,巴哈馬等。法國的則會比較偏愛法屬非洲的紙幣。由於購買者多,因此價格自然會有明顯上升。
當然,收藏紙幣也是很有講究的。關鍵要看你能不能慧眼識珠。首先是要看紙幣的字冠(即號前和號碼後的外文字母)。凡是同一種紙幣常會有幾種字冠,如單字冠、兩字冠和無字冠,字冠多的紙幣往往發行量較大;其二是注意紙幣上加蓋的文字印戳,當時為了區別發行區域,紙幣上常有印戳,不同印戳的紙幣有不同的發行量。如果能將所有印戳紙幣收齊成套,那麼價值就會比較高;最後要注意的是紙幣上的簽名,民國時期的紙幣上均印有當時銀行行長的簽名,由於那時行長更換頻繁,簽名也常隨之變化,凡是時間短的行長所簽名印發的紙幣數量相對就少。所以,同一品種的紙幣,由於簽名的變化,收藏價值也就會不同。
紙幣既然有如此大的升值空間,中國紙幣是這樣,外國其實也是如此。
對於外國紙幣,它升值的動力主要有兩個:一個來源是紙幣商,這包括批發商和零售商,他們在囤積了一些已經退出流通的外國紙幣後,就以每年大約3%-5%的速度抬高紙幣的價格,無論是否有人購買,它們的價格都會在以這個速度抬高。紙幣商取得紙幣無外乎兩種:一種是退出流通的,那麼他們的貨源肯定也要不斷的抬高價格;另一種是正在流通的紙幣。對於已經退出流通的紙幣,他們以每年逐步升值來獲取利潤。而對於正在流通的紙幣,他們會利用購買者追求新奇的心理,在發行初期就抬高價格,然後逐步回落。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新加坡和文萊在2007年聯合發行的20元,在剛發行的時候,其售價在135-140元左右,而過了一周,價格回落到130元,如今價格降至125元。
另一個來源於購買者,他們出於各種不同的目的,比如投資增值,或者因為曾經使用過而充滿感情,或者因為紙幣新奇好看而去購買紙幣,雖然每個人的審美眼光有很大的區別,但是好的紙幣無論對於哪個國家的收藏者都有認同的感覺。所以,購買外國紙幣,需要了解的是該紙幣的狀態,是正在流通,還是已經退出流通。正在流通的紙幣,需要大約10-20年的時間才會有所升值。在這要特別強調的是,一些小島國的紙幣使用周期往往非常長,因此升值的速度非常緩慢。另外那些國際儲備貨幣,比如美元、日元等,由於數量巨大也不具備升值潛力。
如果單單從收藏者的角度來講,那些已經退出流通的,設計精美的,銀行信譽極佳的,發行量小的,存世量少的,有重大題材容易引起別人重視的紙幣,將成為紙幣收藏者一致追捧的對象,價格在短期會迅速拉高,然後逐漸步入平穩。
所以,一些出色的品種,比如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紙幣收集者會比較偏愛英國統治時期的香港紙幣,特別是渣打銀行的,歐洲北美國家的紙幣收藏者會比較偏愛歐元區國家的紙幣,比如荷蘭,愛爾蘭,法國等等,英國的紙幣收藏者會比較偏愛其屬地,女王頭像的諸如塞舌爾,巴哈馬等。法國的則會比較偏愛法屬非洲的紙幣。由於購買者多,因此價格自然會有明顯上升。
當然,收藏紙幣也是很有講究的。關鍵要看你能不能慧眼識珠。首先是要看紙幣的字冠(即號前和號碼後的外文字母)。凡是同一種紙幣常會有幾種字冠,如單字冠、兩字冠和無字冠,字冠多的紙幣往往發行量較大;其二是注意紙幣上加蓋的文字印戳,當時為了區別發行區域,紙幣上常有印戳,不同印戳的紙幣有不同的發行量。如果能將所有印戳紙幣收齊成套,那麼價值就會比較高;最後要注意的是紙幣上的簽名,民國時期的紙幣上均印有當時銀行行長的簽名,由於那時行長更換頻繁,簽名也常隨之變化,凡是時間短的行長所簽名印發的紙幣數量相對就少。所以,同一品種的紙幣,由於簽名的變化,收藏價值也就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