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股投資的常見術語(1 / 2)

1.美股投資的常見術語

1)普通股和ADR。DR(DepositoryReceipts,簡稱存托憑證),又稱存券收據或存股證.是指在一國證券市場流通的代表外國公一有價證券的可轉讓憑證。ADR是海外公司在美國股市交易的信托憑證。

通常投資者看到的中概公司的股價即為ADR的價格,普通股價格需要根據與ADR的比值重新計算。例如優酷上市時,ADR與普通股的換算比率為18:1,那麼1股普通股的價格為ADR/18。

2)Premarket(盤前交易)/Afterhours(盤後交易)。盤前交易,美東時間周一至周五盤前,上午8:00至9:25。盤後交易,美國時間周一至周五,下午4:05至5:25。智能下Limit單,開盤未成交,訂單將自動取消。

3)

MarginCall,追加保證金。Margin是邊際、邊緣的意思,也就是從目前賬戶看,你自己擔保賬戶的能力已經接近邊緣,所以就Call你加錢(追加保證金)。

4)

6-K,20-F,10-Q等名稱指的是什麼?美國證監會規定上市公司公開披露各種信息時要提交統一格式的文件,又叫Form(一般翻成“表格”)。根據不同的情況要提交不同的表格,比較重要的是S-1(招股書)或F-1(注冊地不在美國的外國公司招股書),10-K(年報)或20-F(注冊地不在美國的外國公司年報)、10-Q(季報)、8-K(重大事件)或6-K(注冊地不在美國的外國公司披露特定財務信息)、Schedule13G(持股在5%以上的股東披露持股數量)。外國公司被豁免披露季報10-Q文件,所以其季報一般用6-K文件披露。

5.GAAP&non-GAAP。美股財報裏經常會看到GAAP與non-GAAP。首先,有的時候大家說“依照non-GAAP”,其實這個說法有問題,因為non-GAAP不是準則,不是規矩,本身就沒有什麼可以依照的。他標準的說法就是把GAAP下的結果“經過調整後”。

幹嘛要調整呢?所謂財報就是企業向大家做個階段彙報,可是有的時候又怕大家蘋果跟梨比,所以給公眾公司定個準則。在同樣的標準下你的彙報我比較起來才有意義,所以什麼GAAP(美國公認會計準則)、IFRS(國際會計準則)都是這個標準框架。

non-的意思其實不必解釋,鏈接起來non-GAAP、non-IFRS就是企業按照自己的準則來彙報的意思了——作為上市公司我先按照框架說一遍,然後用自己舒服方式再說一遍。最先這麼幹的在美上市公司好像是諾基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