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無限商機(1 / 2)

就這樣,陳曉便誤打誤撞地在朋友圈裏做起了生意。因為是熟人,陳曉提供的商品都是自己體驗過的。用陳曉的話來說:“再想賺錢也不能坑自己的朋友。”

現在,陳曉在朋友圈中曬出的商品不僅有麵膜,還有粉底、眼霜、精油等各種護膚品。除此之外,陳曉還代理一些名牌包包的尾貨,專櫃原價2萬~3萬元的,最低9000多元就能從陳曉這裏拿到。通常,陳曉剛剛在朋友圈中發出信息,就有很多人搶購。

借助朋友圈的力量,因為朋友們的口口相傳,陳曉在朋友圈中聚集的粉絲越來越多。以前,陳曉在朋友圈裏發布一個狀態,最多不過十幾個評論;現在,她發出一條產品信息,就有上百個人聯係她。

隻是發出產品信息,就能賺錢。單筆交易賺的雖不多,但是依靠朋友圈中朋友口口相傳的力量,陳曉這種不費力賺取的收入也非常可觀。

從某種意義上說,微信朋友圈做的是圈子營銷。有共同喜好的人在一個圈子裏主動地分享交流,再擴散到相交叉的其他圈子,由此實現更大範圍的宣傳推銷。

朋友圈裏的熟人模式將買賣建立在人情之上,買家和賣家不再是單純的買賣關係,而是有著共同喜好的朋友關係。因為共同的喜好,這種生意總讓人難以拒絕。自己親自體驗產品,再將其推薦給其他的朋友,朋友圈的商業模式就這樣悄然生成。

可是,也有不少人表示,本來隻是單純地想點開朋友圈看看大家的生活狀態,找找樂子,誰想竟像逛夜市一樣,看到一群做買賣的,實在讓人頭疼!

朋友圈該不該成為商業圈、生意圈呢?

有些人認為,朋友圈基於社交的基礎,注重分享,有好東西自然要一同分享,並且隨時隨地都能打開微信瀏覽朋友圈,裏麵有商品信息,不用特地去逛淘寶與天貓。

也有些人認為,這種“殺熟”的行為,將單純的朋友關係生硬地牽扯進商業利益,劣質產品一旦出現,很容易破壞原本友好的朋友關係。

朋友圈是商機無限,可是這種朋友圈生意經裏的熟人模式卻是把雙刃劍。

朋友圈裏的生意,因為是基於朋友關係,對誠信的要求比在淘寶、天貓更高。我們在淘寶上購物時,買到品質不佳的東西,給個差評也就算了。但是,朋友圈卻不一樣。因為是現實生活中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在整個關係鏈中,總有一個環節是基於現實關係的。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朋友圈的誠信問題。產品不好,損失的不僅是生意上的誠信,還有朋友之間的誠信。

微信的朋友圈有很高的私密性,隻能通過商家發布的產品圖片,對產品有一個大致的認識,而其他客戶對產品的評價卻看不到。這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客戶產生不信任心理。可是,因為在朋友圈做生意是零門檻、零投入,很多產品並沒有實體店,也沒有售後保障。很多在朋友圈中發布產品的人都是處於中間環節的代理商,有些甚至自己對產品的實際情況也不清楚。這也難怪有些人對朋友圈裏的商品不放心了。

所以,有些人對朋友圈熟人模式的擔憂不無道理。

朋友圈是商品展示平台,主要起到的是宣傳、集聚粉絲的作用。因此,在朋友圈爆發商機的同時,我們也要善於利用這些商機。在展示產品、做足宣傳的同時,也要為朋友提供放心的產品,做好信任營銷。因為朋友圈集聚的是“粉絲”,我們就要維護好同這些“粉絲”的關係,互動、評價、點讚是需要做的。同時,我們可以在朋友圈中為用戶提供一些增值服務,比如,集“讚”送產品、“分享”送產品等。同時,因為是圈子營銷,我們可以在朋友圈中利用意見領袖的作用,引導其他微信用戶。需要提醒的一點是,朋友圈中的廣告信息不要太多,不然,用戶還不如逛淘寶呢!

無論微信怎樣商業化,它的基礎還是社交。淘寶、天貓是購物平台,很難通過買東西和賣家成為好朋友。而微信不同,它既是社交平台,又能基於信任關係做生意。朋友圈做的是小眾的圈子營銷也是口碑營銷。粉絲效應、熟人模式,騰訊電商之路的別出心裁也就在於此。

就這樣,陳曉便誤打誤撞地在朋友圈裏做起了生意。因為是熟人,陳曉提供的商品都是自己體驗過的。用陳曉的話來說:“再想賺錢也不能坑自己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