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偉以前似乎一直在自己的幸福和知足裏沉醉不醒。不說對社會的了解,就是對他們廠裏的了解,也是一知半解。
市場經濟體製的好處與力量,聽起來似乎很神奇,但在開始正式運行以後,尤其是在最初的兩三年裏,確實從同官市的外表上並看不出其帶來了什麼優劣勢的明顯變化。所以,在一般市民的眼裏都與往常一個樣。
對於王宏偉來說,雖然他有自己的認知和思想,但卻犯了和很多人一樣的庸俗認知錯誤。在他眼裏過去的認識,好像隻要還能夠在廠裏上班,隻要有飯吃,似乎外界的一切與他都沒有關係,也無需去關心和留意市場經濟帶來的各種變化。
事實,你關心也好,不關心也好,社會都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而這種變化,你願意也好,不願意也好,也都在悄悄地影響和改變著你的生活。
就拿他們的同官市燈泡廠來說,停產以前,雖然職工們的待遇和生活也一直保持基本正常。但是廠裏緣於產品單一,受市場經濟影響,經營效益有所滑坡,在80年代末就已經表現出來了,最明顯的南方市場占有份額不斷減少,白熾燈泡的市場慢慢被節能燈管所侵占。
當任的廠裏領導明白:他們產品的競爭對手不是同類廠家,而且同類產品的廠家不但沒有再增加,而是在明顯減少。出路隻有趕快調整轉產思路,生產節能燈管燈泡去主動適應市場需要,不然遲早都是死路一條。不是別人要他們死,而將是自然而死。
廠領導當初也是審時度勢的,確定了轉產經營思路,也得到了全廠上下一致的支持。
這種轉產就是意味著要全部廢除原來的生產設備,重新投資購買設備,重新培養職工們的技術,且除了廠房場地之外,其他的一切都要推倒重來。
為此,當年廠裏請來的專家團隊耗時半年,按時完成了可行性方案報告和規劃設計。對此,不僅全廠的職工歡呼雀躍,而且廠領導的做法也得到了市主管部門的肯定和表揚,還號召全市的企業要向他們廠學習,積極主動出擊應對市場,率先轉產的大膽、勇敢精神和睿智。
一切成功似乎就在眼前,遠處的美景似乎就在眼前。拿出全部家底,再去銀行貸款兩千萬元,迅速就會實現這一宏圖夙願。無論是廠領導班子成員,還是全廠每一個職工,對廠裏轉產都抱著十分的信心。
可銀行方麵卻不這麼想,銀行見了國有企業貸款申請,就像見了瘟神一樣,躲都來不及。幾乎所有的銀行在那個時候都是被國有企業拖得快要垮掉,呆賬死賬已經達到了抗禦風險的極限,向國有企業捂緊自己的口袋是各家銀行堅守的最後底線。
而在這個時候,全市吃財政飯的各級幹部、教師和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已經出現了很長時間的拖欠。此時,政府的財政收入保證供養人員吃飯和維護機構正常運轉,已經是力不從心,再也拿不出一分錢來投資。
因此,從信心十足到做完轉產努力的最後掙紮,從保職工正常待遇到保吃飯,從正常生產到最後還想活得有一點生命跡象。廠領導在麵對產品大量積壓和無分文資金的情況下,不得不下停產令,向全廠職工宣告說,暫時放假,等待複產通知。
廠領導心裏也是明白的,這一次放假十有八九就再也無法生產了。但他們又不得不在職工麵前揣著明白裝糊塗。
過慣了大鍋飯日子的職工,卻是相信他們的廠能夠複活,相信給了他們多年自信和驕傲的廠子一定不會死去。
但職工又哪裏知道市場經濟這隻無形之手的厲害和領導的無奈啊。
包括王宏偉在內的絕大多數職工,對廠裏的放假並沒有想到過是不祥的預兆。
因而,放長假的日子裏,職工們雖然一直沒有領到廠裏的一分錢工資,但每一個日子他們都在等待。他們在等待中守望的不僅是害怕丟失了那一份工作,他們在等待中守望的不僅是害怕失去了那一份大家庭的溫暖,而是在等待中守望的是那一份難以割舍的感情啊。
廠領導都說了隻是暫時的放假,那就在家裏等吧!
開始大家都是這麼想的,雖然暫時閑暇下來,但如果去重新找了事情做,廠裏若隨時通知上班,既會影響了人家的事情,又耽誤了廠裏的工作。所以,大家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堅持寧願不去掙那些零錢,也不希望自己影響了廠裏的事情。這是其一。
其二,大家還認為:我們一個個堂堂正正的市屬國有企業職工,還去給你誰家的私人老板下力氣,還讓你們呼來喚去,那樣的話,將丟的不是自己的人,而是同官燈泡廠的人。
王宏偉和女人以及他們的同事們,曾經就是在這種等待和守望的心情中,閑散地過著被放假的每一個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