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桐真的去月紅飯店正兒八經地當了服務員。王宏偉樂嗬,他未來的接班人從基層開始熟悉工作,已經進入了狀態。

而月紅的心裏總感覺不是個滋味。

親友們都還羨慕她說,女兒上了一個不錯的大學,回來就有事情幹,將來就可以接替他們管理自己的產業。說她的孩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真是掉到了福窯裏。

馮勇智也對她說過這樣的話,現在針對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就業,社會上的崗位少,需求的人多,已經出現了嚴重的供大於求現象。公務員招考隻能解決極其少的一部分學生就業,大部分學生還是需要通過在社會上分散就業。且大部分學生都在自己找工作,其中有很多學生就是想臨時找一個服務員這樣的工作,在同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無論是麵對孩子目前的就業狀態,還是麵對她們的生活。如果說知足常樂,月紅就更應該快樂。如果說身在福中不知福,此時的她就是其中的一個。

人生很多的痛苦就是來源於人性的貪婪。

而父母源於子女的很多痛苦,就像月紅對女兒雨桐,總是把自己沒有實現了的夢想或者把自己的向往強加給孩子來完成,盡管你是多麼的好心,又付出了多麼大的努力和心血,而孩子卻常常並不樂意,並不領情。

王宏偉母親就說了一句老話:兒孫自有兒孫福,就是牲畜命造都有三鬥糠,何況是她的孫女雨桐,有啥為她擔心的哩。

有一段時間,幾乎每天都有幾個大學生,拿著自己的簡曆資料,找到月紅飯店問是否招聘服務員。為了寬慰月紅,王宏偉經常把這些情況告訴給了她,說:看那些剛畢業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別說他們的父母,我的心裏都同樣不好受,但這確實是社會暫時的一個問題,所以我們應該為雨桐的處境感到欣慰才對。

雨桐在飯店當服務員,每天和姐妹們一副樂嗬嗬的樣子,回到家裏也一樣。但月紅在家裏還是看不慣雨桐的表現,嘮叨說:雨桐,你可別和那些姑娘混得一個樣兒,那學就真的白上了。

王宏偉聽了,首先是不高興的,說:上大學的實質,就是要學會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能夠完全融入社會,能夠和所有的人處在一起。如果上一回大學,連做人的基本生活常識都不懂了,那大學才算是真的白上了。

月紅說:既然是這樣,當初上大學花費那麼錢幹啥,不如就在初中或者高中畢業了,就讓回來當服務員。

王宏偉說:那是絕對不一樣的,錢一定是沒有白花的。別的不說,你看雨桐和那些服務員站在一起相比,氣質、靈氣都不一樣。

雨桐幽默稱讚王宏偉:到底是王總,看問題就是有深度,不愧是當年的一代文人和今天的思想家。

王宏偉笑,說:本人現在依然還是一個風雅之人。

月紅譏諷,說:你們兩個現在都能得很哩,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深。

妹妹紅雲和姐姐紅霞也都覺得王宏偉的想法是正確的。飯店經營得這麼好,孩子不愁吃不愁穿,何必去擠那獨木橋,讓雨桐將來接替管理和經營飯店是再也好不過了的事情。

月紅每每與王宏偉在處理大事上,觀點產生分歧的時候,當大家都支持王宏偉時,她的心裏就想到這麼一個自以為是的道理:我是外人,你們都是一家人,一個鼻子窟窿出氣的,我再有一張巧嘴也難得辯贏。

盡管聽到大家都在對她說,現在的大學生就業困難,工作不好找,孩子有個事情幹都不不錯了,大部分孩子都還沒有她的雨桐有這麼好的運氣,學校這一畢業,父母就把平台已經給搭建好了。

但月紅在心裏還是走不出這個思維定勢:再困難,機關大樓裏也不多雨桐一個人,且姑娘也是一朵花哩。

當父母的,對孩子的這種心結,其實都是自己給自己在心裏係了一個疙瘩,卻往往也難得在一時半會兒能夠解開。如果把人生看明白了,對於每個人都一樣,努力全靠自己,適時的能夠得到幫助,固然可以省很多力,少走很多彎路,但富貴運氣全靠了天,誰都是左右不了的,包括自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