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套話不要多,恭維話應有新意
人總是喜歡恭維的。即使明知對方講的是客套話,心中還是免不了會沾沾自喜,這是人性的弱點。於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也都難免要說一些客套話,恭維別人。
但客套話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是交際中不可缺少的技巧,也是危險的手段之一。適當的客套話,並且是真誠的表達,可以使事情順利地進行,並且讓人們記住禮貌而真誠的你;而如果客套話太多,恭維別人也是“千篇一律”、“老生常談”,那隻會增加對方的反感。
因此,客套話適當的少一些,恭維的話有“新意”,抓住其獨特之處來進行委婉讚美,恭維之術就趨於完善了。而這樣的恭維之辭,也最能打動人心。
而要做到恭維的話有新意,就要針對不同人、不同場合、不同時間,既要考慮表達方式的心意,又要考慮對方的感受和最後的效果,綜合地去考慮,就會找到最適宜的表達方式。
富蘭克林年輕時,在費城開了一家小小的印刷所。那時,他參加了賓夕法尼亞州的選舉。在選舉前夕,困難出現了。有個新議員發表了一篇很長的反對演說,在演說中,把富蘭克林貶得一文不值。遇到這麼一個出言不遜的敵人,是多麼令人惱火呀!該怎麼辦呢?富蘭克林自己講述道:“對於這麼一個新議員的反對,我當然很不高興,可是,他是一位有學問又很幸運的紳士,他的聲譽和才能在議會裏頗有影響。但我絕不對他表現出卑躬屈膝的樣子,以換取他的同情和好感,我隻是隔數日之後,采取了一種適當的方法。我聽說他的藏書室有幾部很名貴又很少見的書,我就寫了一封信給他,說明我想看看這些書,希望他能慨然答應借我幾天。他立刻答應了,我們的關係從此緩和了,後來成了好朋友。”
富蘭克林用了一種不留痕跡的恭維方式,恰如春雨潤物細無聲。
羅斯福的一個副官,名叫布德,他對頌揚和恭維,曾有過出色而有益的見解:背後頌揚別人的優點,比當麵恭維更為有效。這是一種至高的技巧,在人背後稱揚人,在各種恭維的方法中,要算是最使人高興的,也最有效果的了。
如果有人告訴我們:某某人在我們背後說了許多關於我們的好話,我們會不高興嗎?這種稱讚,如果當著我們的麵說給我們聽,或許會使我們感到虛假,或者疑心他不是誠心的,而間接聽來的就覺得很真誠。
德國的鐵血宰相彼斯麥,為了拉攏一個敵視他的屬員,便有計劃地對別人讚揚這部屬,他知道那些人聽了以後,一定會把他說的話傳給那個部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