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161章:最邪惡的殺人工具
這個山洞明顯是人工開鑿的,洞口大約有兩米多高,呈拱形,洞壁打鑿平整,洞中黑漆漆的,陰冷潮濕,不知道有多遠。我用手電朝裏麵照了一下,發現裏麵像是一個長長的通道一樣,但是不知道具體通向哪裏。我仰頭朝上看了看,原本一抹亮色的天空已經看不見了,估計我們已經下潛了幾十米深了,根據孔雀他們的哨音來判斷,底下至少還有幾百米深,那麼在這樣一個突兀的懸崖峭壁中間,為什麼會突然出現一個人工開鑿的山洞呢?童三水看著我,他的意◆
我拿了這改裝過的槍刺電筒,才稍稍有些安心,又怕那鬼臉怪物突然爆出傷人,索性帶著小童躲進山洞,說不定還能尋一條下山的道路。我們先在洞口處小心聞了聞,看看有沒有硫磺、臭雞蛋、苦杏仁味等味道,要是有這種刺鼻的味道,那就說明山洞中的空氣可能有毒,要趕緊用濕布等東西捂住鼻子,退出這個山洞,並在洞口處做出一個禁止進入的標誌。那山洞中除了一些潮濕的植物腐爛的氣味外,並沒有其他味道。我想了想,扯了一些外麵的枯藤,從背包裏拿出一些煤油倒在上麵,做了一個簡易的火把,又在洞口處標了一個明顯的記號,這才叫小童跟在我身後進入了洞穴中。那洞穴初進時很小,走了一段後,通道寬闊了一些,可是那通道仿佛沒有盡頭一樣,走了半天,山洞依然朝裏麵不斷延伸著,又過了一會,火把的火苗開始四下裏躥動,顯然已經到了一個比較開闊的地方,風從裏麵倒灌進來,吹得火苗亂躥。我用手電筒向周圍一照,小童一下子驚叫起來,我嚇了一跳,回頭一看,不覺也驚呆了。我們現在竟然身處在一個巨大的溶洞中,燈光照耀之處,地下是泛著光彩的流水,溶洞中垂下來了一根根雪白剔透的鍾乳石,鍾乳石倒映著流水,流水反射著火光,一時間仿佛是到了一個絕美的夢境中。我沒有想到,這山洞竟然連接著這樣一個巨大的溶洞,一時間也有些恍惚。秦嶺一黃淮平原交界帶介於秦嶺山地和黃淮平原之間,是一個典型的地貌過渡區,地貌類型以低山、丘陵為主,兼有中山和河穀平原。沒想到,我們竟然在秦嶺的深淵處竟然會有這樣的大型喀斯特岩溶地質地貌景觀。喀斯特地形,是因為地下水長期溶蝕石灰岩,最後形成的特殊地貌。在中國廣西、雲南一帶多有出現,中國西部高山區由於晝夜溫差大,往往引起石灰岩的崩解,溶蝕作用並不明顯,所以較少發現這樣大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質地貌。
第六卷 第163章:導線
小童從來沒見過溶洞,這時候也覺得好奇,將火把高高舉著,來回看著,那一截截小小的鍾乳石,都是經曆了上萬年乃至幾十萬年的積累,才成為了這樣一個自然界的奇觀。我左右看了看,那個洞口越來越大,又走了一會,前麵出現一個很開闊的空間,這樣的地形在探洞中很常見,好多洞穴像一個瓶頸一樣往下不斷延伸,在中間某一個地方突然出現了一個瓶肚子,這樣的“肚子”在探洞中被稱為“大廳”。我們在大廳裏四處看著,這個大廳四通八達,裏麵有很多奇形怪狀的石頭,有的像是一個巨大的蜂巢,有的像是各種舞動著爪子的怪獸,看起來分外古怪。我判斷著,這個巨大的溶洞是很久很久以前以前是海底,後來根據地殼運動,漸漸變成了高山。小童則感歎著,古人在山盟海誓時往往說滄海桑田,海枯石爛,該是多麼遙遠的事情!我則忙著將反光器和熒光棒放置在各個路口處,根據反光器的同顏色,放置各個路徑和洞口處。因為在探洞時,最容易在大廳中迷路,探洞是進去容易出來難,所以在探洞的時候,如果從一條狹窄通道進入寬敞的大廳時,一定要在入口處做好反光路標,這樣即使遇到很複雜的洞穴,也可以從容出來了。大廳裏分裂出了好多的岩石裂縫,也有了好多的山洞,我們一時間不知道選擇哪條路走。我找出了在下到深淵前,大熊給我們發的急救包,當時他給演示了一遍急救包的作用。其實主要是給我講解,蘭花和孔雀已經執行過了許多任務,不可能不知道這些常識的,金老先生身經百戰,根本不需要這點常識。這些急救包中除了一些急救藥品等,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