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249章:薩滿巫師求雨

┅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他說,他們本來不是住在漠河,是在一個叫紅山村的地方,紅山村在額爾古納河源頭的一處河灘上,是當地一個鄂倫春聚集區。他們是鄂倫春人,鄂倫春族人普遍信薩滿教,我們鄂倫春人信薩滿,拜火,拜山,也拜日月星辰,崇拜自然物,相信萬物有靈。“鄂倫春”的意思是“有馴鹿的人”,一般過著遊獵生活,背著弓箭和獵槍,走到哪,就在哪狩獵。不過解放後,政府去深山找了好多次族人,提供了好多優惠政策,讓他們定居在了紅山村,那裏是額爾古納河的源頭,又靠著原始森林,這樣好多鄂倫春人也就漸漸定居在了那裏,駕著樺皮船在河上捕魚,在山裏打獵,過的悠閑自在。“烏力楞”但是這個小村子平靜安詳的生活,卻伴隨著一個地質勘探隊的到來結束了。漠河地區多礦,尤其多金礦,當地最著名的黃金溝被稱為胭脂溝,傳說這條水溝中撈出的金子都供給慈禧老佛爺購買胭脂了。所以這次地址勘探隊來,大家也沒當成一回事,隨他們在河灘上紮了帳篷,在山上水中架上設備,整天敲敲打打的。現在回想起來,其實在地址勘探隊到來之前,這裏就發出了很多預兆了。當時在整個漠河地區,發生了幾十年不遇的大旱災,好多小河流都斷流了,額爾古納河的河灘都露出來一大半,好多淺灘上擱淺的魚兒翻著白肚皮亂蹦。這時候,我們就請了薩滿的巫師來求雨,巫師做起了法壇,祭奠了祖先,讓他們打死一隻啄木鳥,放在水上,鳥嘴朝上張開,掛在樹上,在祈禱後天上就會下雨了。但是他們啄木鳥掛上了幾天,就被日頭曬成了幹屍,雨卻始終一滴沒有下來。這時候,一個在旁邊看熱鬧的地質隊員就出了一個主意,他說他們家鄉在南中,南中是拜龍王爺的,要想天上下雨,用啄木鳥不行,要拜龍王爺。

第七卷 第250章:虎骨釣龍

那個人姓張,平時就愛偷吃刷刁,這時正在河灘上烤烏龜吃。烏龜殼堅硬無比,被捉住後就把全身的肉縮進殼裏,很難殺。他將王八綁在了一塊石頭上,石頭上放了一碟灑了鹽巴和辣椒末的醬油,石頭下架了一堆火,烏龜受不了熱,就會去喝醬油,火越來越大,醬油也都逐漸浸到了肉裏,那烏龜殼像是個高壓鍋,烤了一陣後,就聽見嘣一聲響,烏龜殼炸開了,掰開肉來吃,美味無比。這種殘忍的吃法,就和廣州“三吱兒”老鼠,“活烤鴨掌”一樣殘忍。就說這個姓張的工程師看大家求雨不成,就給大家出了一個主意,說這裏既然不下雨,說明龍隱藏在了水潭深處,要把龍王給請出來才行。龍王怎麼請?他說,首先要拜神龍,取一匹十幾米長的紅綢子掛在樹上,再殺幾隻大紅公雞,將雞血灑在江邊,然後弄一桶牛尿澆在江中。然後就到了關鍵之處,找一塊老虎骨頭,用一根長繩子拴住,然後扔在水潭深處,龍虎本來冤家,那水潭中的龍一看到虎骨,就會一口吞下去,它接受了村民的供奉後,使勁打一個噴嚏,那天上就會下了雨來。(後來我查了查,這個人說的方法看似荒謬,其才還真是古書中記載過的求雨法。《尚書故實》雲:“南中旱,即以長繩係虎頭骨,投有龍處。入水,即數人牽製不定。俄頃,雲起潭中,雨亦隨降。”)這個方法簡單,關鍵是虎骨難找。不過鄂倫春人是天生的獵人,別說是虎骨,就是虎頭也能拿出來,不一會兒,就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