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國際收藏交流大會(2 / 2)

“應部長,您找我?”蕭遙跟著這個工作人員走到了應閔的身邊。

應閔一抬頭笑著對蕭遙介紹了一下身邊的幾個外國人:“蕭遙,這是意大利文化部的安托萬?卡利亞裏部長,這位是意大利國家博物館的切斯提洛教授……”

蕭遙看了一眼這幾個外國人立刻明白是怎麼回事了。他們現在就站在安吉利科的那兩幅版畫的麵前。除了談這畫,還有什麼其他的話題嗎?而且根據蕭遙前世的記憶,意大利政府在聽到這兩幅畫現世之後曾有意購買,並準備將其重新放回聖馬可修道院內。不過最終一位歐洲私人藏家以340萬美元買下了它們,這讓意大利政府的美好願望成為遺憾。

而現在這畫到了蕭遙手裏,並沒有像前世那樣進入拍賣程序,所以這畫現在意大利政府還是有機會的。

蕭遙有些矜持地和這幾個外國人握了握手,隨後他們開始了初步接觸。

對於這兩幅畫的價值,蕭遙是了解的,在其他藏家手裏估計前世那340萬美元的最終拍賣價都賣不到,應為那個價格應該是幾年後的價格了。現在還沒那麼高。但是對於意大利而言,這兩幅畫就相當於中國圓明園的流失國寶一樣。這裏麵承載的是一個國家屈辱的曆史。

安吉利科是意大利文藝複興初期佛羅倫薩畫派的著名畫家。年輕時的安吉利科在菲耶索萊的聖多米尼克修道院當了修士,並且在那裏開始畫裝飾畫手抄本和祭壇畫。可以說他的藝術生涯就是在修道院裏開始的。

他藝術風格深受佛羅倫薩畫派代表畫家馬薩喬的影響,采用建築透視法奠定了全新的現實主義觀念。而這位修道士畫家主要的成就是在壁畫上,他一直以來都被譽為“15世紀最傑出的濕壁畫家”。而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是聖馬可修道院的濕壁畫和教皇尼古拉五世禮拜堂中的濕壁畫。

始建於13世紀的聖馬可修道院位於意大利佛羅倫薩,1437年在原基礎上擴建。擴建工作由當時歐洲最著名的建築師彌開羅佐負責。氣勢恢弘的聖安東尼諾回廊就是彌開羅佐在這次擴建中建造的。而應彌開羅佐之邀安吉利科在裝飾簡潔的回廊和禪房中創作了一係列偉大的壁畫。這些畫中最富盛名的就是《耶穌的一生》、《聖母與聖子們》等等。

在聖馬可修道院安吉利科的作品中,除了這些精美的壁畫,他為聖壇創作的8幅裝飾畫被看做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代表作品。可是很不幸,這8幅畫在拿破侖對意戰爭中遺失了。後來雖然6幅出現在美國和德國。而且那六幅畫現在也沒有回到聖馬可修道院。在那空蕩蕩的聖壇上,每一個意大利人看到之後總會萌生出一種發自內心的痛一樣。

剩下的兩幅近兩百年都不知所蹤。它們的下落一直是藝術史上的一個難解之謎。現在蕭遙讓他們重新出現在公眾視野之中了。意大利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特意組成了由文化部長率領的正式代表團,就是打算來迎回這兩幅畫的。

“……對於意大利政府的急切心情和意大利人民的迫切願望,我是能夠理解的,不過……”蕭遙聽完了意大利官員和專家的話之後,淡淡一笑,“這次大會的宗旨就是將這些文物交換出去,換回屬於我們中國的文物,這是大會宗旨……所以我隻能說,如果你們想要,那就拿東西來換吧?”

聽到蕭遙的話,意大利的文化部長卡利亞裏臉上的笑容微微一僵。他原本以為憑著在中國政府官員麵前大談一下中意友好之類的空話,就能夠達到目的。但是顯然這位蕭先生,沒那麼好打交道。

應閔的臉上原本也滿是微笑,這次能讓外國的部長在他麵前放低身段來討好。這種感覺的確是很不錯的。可是蕭遙這意思……好像有些過分了吧。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一般來說都是講究輕視物質利益的,怎麼能開口就是等價交換呢?

由於蕭遙的表態這次的會談就算陷入了僵局了。好在交流大會還有些日子,所以還可以有的談,應閔也答應卡利亞裏部長再做做工作。

為此應閔還特意去了一趟嚴老哪裏。不過當他對嚴老提出了這個想法之後,被嚴老不鹹不淡地批評了一句:“你當我們國家還是那個傻啦吧唧的泱泱大國?人家那點玻璃珠子西洋鍾就能換回大量的絲綢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