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不成熟。年輕人心性不穩,很容易被人誇得失了方向,飄飄然到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
所以顒瑛早在登基最初,就下過明旨拒絕大臣在奏折裏寫任何讚揚他的語句,一個詞都不許提,寫多少字就罰多少銀子,如果屢教不改就改罰金子,哪怕當麵也不許說他的任何好話,那些什麼“多虧皇上XXXX”的他絕對不想聽到。
他不想自己被慣壞掉,所以他寧可聽批評而不是聽讚揚。
顒瑛向來覺得統治者太重視麵子是一件很造孽的事,百姓對皇家的事情好奇而又恐懼敢大肆宣揚地很少,大族宗室們也都精明著不會去碰皇帝逆鱗,換句話說皇帝的麵子大部分時候即使什麼都不做也能較好地保住,更何況被人說幾句議論一下又怎麼了?上輩子的他又不是沒經曆過這種事情。
人的確得要麵子,但過了度不僅自己受罪還會連累別人。所以顒瑛麵對一些大臣的直諫,隻要對方有理,他就會聽從甚至給予對方豐厚賞賜,並且鼓勵其他大臣們多多挖掘他身上的缺點,當麵指出的賞賜,奏折裏指出的也賞賜,這點他打算像古代的幾位明君學習。
當然顒瑛也不是一味地同從,一些方麵他絕對不會鬆口,不能讓別人覺得他好拿捏。
皇帝不是神,不可能不犯錯誤,這些錯誤必須得讓別人指出來,而皇帝這個身份無疑是最大的障礙,畢竟“天子一怒,浮屍千裏”,哪怕是百姓都知道這點。
顒瑛知道自己的脾氣不怎麼好,有些時候糟糕到極點,但他會盡自己最大的力克製住自己的脾氣——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是死在皇帝的遷怒之下!他不可能不殺人,但可以做到不濫殺無辜,稍微管一管自己的嘴,不讓自己在一怒之下說出什麼讓他即使後悔也無法挽回的旨令,這點他還是做得到的。
恪光元年二月,顒瑛下旨建立單獨的、隻研究農業相關的部門——農業部,其中一些研究人員甚至是從深山裏帶出來一字不識的農民,管理人員大部分都是平民出生的官員,薪水還算可觀。不單單是因為他們更加熟悉栽種糧食方麵的事,更是因為他們比起出生大族的官員,更加明白糧食的重要與吃不飽的痛苦。
有些事顒瑛不喜歡藏著掖著,一些大臣雖說精明無比,但他們的學識和經驗卻擺在那裏,誰說皇帝就不能虛心向別人學習了?更何況大臣也不是光給他找錯誤的存在,更得給他出出主意,古代人雖然不重視商業卻重視著農業問題啊!
所以顒瑛在一次早朝將人口數量、耕地數量、糧食供應緊張的問題說了說,表達了一下自己對那些吃不飽的百姓的擔心,一些因為參與賑災工作而見識過百姓吃不飽的大臣也提了下自己的意見,之後他又收到了幾份長長的奏章。
於是顒瑛綜合了一下他自己以及那些大臣的意見,農業部便正式成立了。
☆、第二十五章
清朝前期為了防止沿海民眾通過海上活動接濟反清抗清勢力才實行海禁,到了雍正五年時,雍正在大臣的反複奏請討論下,擔心閩粵地區因洋禁而引發海患,才同意廢除南洋禁海令,隨即開放了粵、閩、江、浙四口通商口岸。
但是到了乾隆二十二年,乾隆下令關閉江海關、浙海關、閩海關,指定外國商船隻能在粵海關——廣州一地通商,並對絲綢、茶葉等傳統商品的出口量嚴加限製,對中國商船的出洋貿易,也規定了許多禁令,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閉關政策。
顒瑛在初登基時就廢除了海禁政策,不僅把那些關閉的通商口岸重新開放,還在一些沿海的地區創建了更多的通商口岸,鼓勵與海外進行貿易往來,但同時把一些忠心度高、私心度低的人都派到那裏去,他嚴禁兩地聯手走私鴉片,讓這種東西在國內大肆流傳。
要說鴉片,在鴉片戰爭很早之前就有了,甚至是藥材,但沒有未來那樣嚴重和泛濫。
兩地的貿易往來不僅僅帶來了兩岸的交流與資金的流通,更是讓一些西方的東西流傳進來,不僅僅是物質上的,還有其他方麵的東西,比如科學——在封建勢力眼裏這根本就是奇技淫巧,如果皇帝是個封建主義者估計會直接把它拍到最底層嚴禁傳播,可誰叫目前的皇帝是知道科學重要性的的顒瑛呢?
顒瑛建立了外交部,負責自己國家與其餘國家間的任何事物,包括朝貢貿易等方麵。以前的朝貢貿易清朝都會給對方幾倍作為回報,早就認為這項措施傻透了的顒瑛登基之後,下令以後的朝貢貿易對方給多少也就回報多少,什麼“天朝上國”、什麼“第一王朝”......有那些閑錢還不如多買一些先進武器和裝備。
外交部部長是他造出的第二個人造人雙岸,他設定他精通多種外語,歐洲語言比如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等全部都會,連非洲國家語言都會。部裏的成員基本上都是至少精通一門外語的人。
雖說是“外交”,但實際上做的事情更多,比如翻譯一些外國的讀本。顒瑛把一些手下從海外帶來的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麵的講解讀物交給他們去翻譯,然後大量複印,讓上至宗室王爺下至七品縣令去讀,不讀的或是讀的不認真的會有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