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的世界》寫於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年,是茨威格生前完成的最

後一部散文作品,一九四四年出版,其時離茨威格在巴西自盡已有兩年。雖

然茨威格在當年給朋友的信中說:出於絕望我正在寫我一生的曆史。“但事

實上《昨日的世界》並非是他的自傳,因為書中主要不是寫他自己的生平,

而是寫他所認識的人物,寫他親身經曆的社會政治事件,寫他對時代的感受、

對世界的看法。《昨日的世界》副題是:一個歐洲人的回憶。但它又不同於

一般的回憶錄,因為書中主觀感情的抒發,遠遠超過對客觀事實的描述。誠

然,書中寫的盡是“回憶”,透過這些回憶,展示了當時歐洲文化中心維也

納的時代風貌,記錄了從一次大戰前夜到二次大戰歐洲動蕩的社會,披露了

世界文化名人鮮為人知的生活軼事,揭示了他們各自不同的性格,描繪了他

們的音容笑貌,同時穿插著茨威格自己的各種心跡:歡樂、興奮,憂愁、哀

傷。但全書總的情調是悲觀的,因為茨威格是“懷著絕望的心情”回憶過去。

“也許,人們覺得,敘述自己的生平,遠不如坦陳自己的心聲更重要;

把握一個時代的脈搏,不僅要知道那些重大的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要了解

時代的氛圍和人們的心態,即時代精神。在當今的世界上,詳述曆史的書籍,

汗牛充棟,用文學的筆觸反映時代精神的著作,卻為數不多。正因為此,《昨

日的世界》不是自傳,勝似自傳,不是回憶錄,勝似回憶錄。它在廣大讀者

中永遠具有魅力。

《昨日的世界》麵世以來,早已譯成多種語言。它的中譯本卻在過了四 ◎思◎兔◎在◎線◎閱◎讀◎

----------------------- 頁麵239-----------------------

十餘年後才出版,頗有姍姍來遲之感。但願這遲開的薔薇從此長駐華夏大地。

《昨日的世界》這一中文本,由劉春華、孫龍生、戴奎生、舒昌善合作

譯出。全書譯稿由舒昌善統一校定並撰寫譯後記。本書沒有采用德文原版書

裏的人名索引,但為方便中國廣大青年讀者起見,譯者對書中的曆史人物盡

可能作了簡明的注釋。限於譯者水平,書中疏誤之處在所難免,祈望多方指

教不勝盼禱!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

感謝18250633229上傳分享本文,訪問用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