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順應變化的談判技巧(1 / 1)

9.順應變化的談判技巧

一般情況,談判中很難按最初的預定想法進展下去。因此,固執地堅持最初的方案是沒有必要的,也是沒有理由的。猶太人在此種情況下,一般順應變化。即如果對方有建議,就應在不危及自身利益的基礎上調整自己的方案;如果對方有讓步,自己也應有所呼應。隨機應變才能使談判具有彈性。

之前,中美會談都是公開或者半公開進行的。談判雙方都死抱著各自政府的固執己見不放,政策沒有絲毫靈活性,同時還要顧全各自政府的麵子。所以,談判根本未獲得任何實質性進展。更有甚者,談判桌有時還成了彼此指責和鬥爭的場所。

基辛格經過謹慎的分析之後,決心改變這種談判方式。他和尼克鬆總統商談,決定通過秘密渠道進行談判接觸。秘密談判有如下好處:

萬一談判失敗,美方不會有任何損失。如果是公開談判,失敗了有損美國形象。尼克鬆政府在政治和外交上也將行走艱難。

基辛格通過友人向中共傳達信息。

中共方麵靈敏地接受暗示,並請美籍名記者斯諾與毛澤東一起參加國慶活動,在天安門城樓上看閱兵式。美國人上天安門城樓,實際上也是巧妙地向美國傳遞信息。

尼克鬆立即回應,在接受時代雜誌采訪時,發表了一段有利於中共的曖昧的話:

“中國大陸若想在國際舞台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今後10年內恐怕不易辦到,但是20年後,情形想必將會逐漸改善;我這輩子最大的願望便是到中國訪問,即使我個人無法成行,也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夠到那裏走一趟!”

話說得巧妙,既不太引人注意,又給中共方麵一個明確答複。

在基辛格的穿針引線下,尼克鬆又向前邁出步子:在慶祝聯合國成立25周年大會期間,請巴基斯坦總統向中共轉達和解誠意,並在歡迎羅馬尼亞總統的晚宴上首次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名稱呼。

其間,因美國政府阻止中國加盟聯合國,中美關係又趨緊張。基辛格有些動搖。

正在這時,周恩來總理通過秘密渠道,首次邀請美國特使到北京訪問。周恩來才智過人,傳的話是“為了談判有關台灣問題而邀請美國特使到北京”。無論是文件泄秘還是美國出賣,這理由毫無破綻之處。

基辛格回了一封接受邀請的複函,既不用官方用紙,也沒有任何頭銜和稱號,而是用一般的紙,函尾也未署名。

假如基辛格與周恩來都強硬堅持各自的觀點,毫不相讓地固守著本國利益,恐怕很難恢複中美關係。正因為雙方找到了共同利益,各自放棄了成見,才終於使談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