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孤城打小受到的教育就是男人扛起一切,葉氏皇朝的傳統除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最不屑的還有那等將一國安危托於婦人的和親之舉。

昭君出塞固然是存了以玉貌靜胡塵、為社稷不殉己身的意思,可做主送昭君出塞漢元帝、在昭君求歸是敕令其“從胡俗”的漢成帝,卻都是葉氏子孫最看不起的!

哪怕是葉氏天下淪陷,葉氏嫡支幼子南巡至飛仙島,葉氏子孫無論男女嫡庶,自開始學書起,第一次背的總不是三字經百家姓,而是葉氏“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鐵訓,和中唐戎昱的那首《詠史·漢家青史上》。

葉家子孫不會忘記就算荒唐了一輩子、最後卻還是死守住祖宗鐵訓、寧死不可南巡的後主葉常明,也不會忘記時刻提醒自己,若是有朝一日得以重整葉氏天下,那南巡之事,至少天子忘不可為之;而用婦人和親,更是葉家上下嫡庶都最是不屑的。

就算是才牙牙學語的小兒,都可能一字字背出“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的詩句。

宮九的母親太平王妃葉豔歌乃是葉孤城的祖父與胡女所生庶女,與葉孤城之父葉韌山並不同母,葉韌山生前與這個妹妹年歲相差不大,然而男女有別,其實說是如何兄妹情深也實在有限。

但再如何有限,他都從來沒打過讓妹妹去勾引穆家男兒的心思。

可太平王妃最終還是成了太平王妃,而且她懷孕時隻比葉韌山之妻晚半年,葉豔歌甚至提出她生下來的不論男女,都尋著機會躲開太平王,與葉韌山的嫡長子,即葉孤城彼此調換過來。

當時太平王已不領軍,但葉豔歌很能拿捏得住他,不管用個什麼理由,在產期將至之前躲他個一年半載,到時候帶一個就算看起來略大點兒也能說是養得好、長得和太平王不太像卻和她也算像的侄兒回去當作親子、再謀劃穆家皇位,也不是十分難事。%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當然這個葉豔歌自覺極好的主意,葉韌山拒絕了。

他甚至安慰這個一貫不親近的庶妹說,她的孩子也有葉氏血脈,若能登基為皇,也算是葉氏重奪天下。

葉豔歌不敢狠和兄長執拗,再說她就是想執拗也無法在葉韌山不配合的時候搶走葉孤城,因此隻得自宮九在繈褓中起,就年年帶他去南方和嫂子侄兒團聚,求的就是宮九打小兒和葉家親近,日後就算葉家不能為皇,起碼葉家女人在穆家族譜上本該有的位置,也該如數奉還。

這個盤算倒是都實現了,葉孤城和宮九關係好極了!雖然大多數時候都是宮九在各種坑哥,但宮九也確實頂住壓力過繼了葉家子和穆氏女的嫡子、且封了太子,而太祖的妻子更是荒唐。

太祖自己活著時就隻將元配嫡室的昭和縣主封了個貴妃,家譜上已經上了二十幾年的元配名分自然也抹了去,又另換了太宗生母為“元配嫡妻”……

到了宮九控製住朝局,立刻又給反轉過來,太宗生母倒還是嫡妻——但繼室嫡妻和元配嫡妻的差別,隻看太平王那個繼母出的嫡弟就算當了皇帝也不樂意見著太平王就知道了——元配嫡妻自然回歸給了昭和縣主。

當然這樣的變更實在太大,宮九再如何掌控住朝局,也有不少朝臣要跳出來說什麼“子不言父過”,結果宮九就直接懶洋洋一句“雖說為尊者諱,但連聖人都說‘父母錯,諫使更’了,朕聞卿是儒家子弟,如何卻不知孔子言?”給駁回去了。

若是宗室反對,宮九也隻需要一句“那日後朕看哪家不順眼要除爵,隻需說他家妻妾是葉家女即可”,就能封住。

睿親王當年因堅持葉氏女為妻,最終落得個險些無子嗣祭祀的下場,哪個宗室真敢忘記?

如此這般,葉豔歌嫁與太平王的基本目標也算都實現了,但也是因此,葉孤城才越發覺得愧對這個姑姑。

——宮九就算了,這孩子有了阿伍,還真是樂不思蜀,葉孤城想起宮九和阿伍玩遊戲時的歡快勁兒,再想想自己此前還每每以他的古怪癖好自責痛苦的事兒,就覺得自己真心傻透了!

現在宮九要是再和阿伍玩遊戲,隻要不是當著西門吹雪演那種限製級的,葉孤城自己看到,都能完全無視過去了。

——可,隻限於阿伍。

葉孤城雖然不太讚同宮九找了個男人,但這個男人是阿伍,他自己又是個醉心劍道、不找男人也不會為了生孩子就特意找女人的,自然也擺不起無後為大的道理去督促宮九,也樂見阿伍壓製宮九不那麼折騰。

——但當看到另一個宮九和一個長得幾乎和葉豔歌一模一樣的女人玩遊戲時,葉孤城可就無法坦然了!

——不隻因為驚覺“宮九”的戀母癖。

——更因為發現,這個“宮九”顯然並沒有放下他六歲半時的那場噩夢。

這個宮九不是他的弟弟,但也是他的弟弟。

一樣是葉氏女兒為了振興家業、為了彌補葉氏男人這近百年的無作為而製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