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高性能混凝土環境協調性評價模型研究(二)(1 / 2)

根據總目標的要求,通過若幹位專家對各層(B,BO,C)評價準則進行同層及與本層相關的下層準則兩兩比較得到若幹模糊判斷矩陣。

利用三角模糊數表示的比較判斷標度及含義如表6.9所示。本文僅列舉其中幾個判斷矩陣:對目標層通過專家對B1、B2、B3準則1層進行兩兩比較(根據表6.9模糊標度),取平均值(加法運算法則見文獻),得到的比較矩陣如表6.6所示;對B1(節能),與其相關的有準則2層中B01(原材料因素),B02(生產因素),B03(成型因素),B05(失效處理因素),對B1通過專家對準則2層中B01、B02、B03、B05進行兩兩比較(根據表6.9模糊標度),取平均值,得到比較矩陣如表6.7所示;對B01原材料因素,與其相關的有指標層C1(水泥)、C2(集料)、C3(水)、C4(外加劑)、C5(摻合料),則對B01通過專家對指標層中的C1、C2、C3、C4、C5進行兩兩比較(根據表6.9模糊標度),取平均值,。

(2)矩陣運算

利用三角模糊數的運算法則將專家打分取平均值後,再利用式(6.1)、式(6.2)、式(6.3)、式(6.4)計算出綜合重要程度值、各層權重、最下層指標的總權重W′,並歸一化。

(3)分別求出三個混凝土項目E1,E2,E3相對於各評價指標C1,C2,…,C12兩兩比較判斷矩陣(本假定算例每位專家打出12個比較判斷矩陣,5位專家總計60個判斷矩陣)及相應的排序權值。

(4)層次總排序

(5)評價

根據以上得分情況可知,各混凝土與環境共融性好壞依次為E3,E2,E1,作為評價的參考依據。

6.4本章小結

王立久教授提出了“材料過程工程學”(Material Process Engineering)的材料學研究方法:基於材料學、環境材料學、過程工程學、係統工程學和生態學等相關理論,對材料由原生到被廢棄的生命全過程及其相關過程進行優化或集成,以實現其對自然環境消耗低、汙染少和充分利用不可再生資源的工藝和各種工程問題進行研究的方法。本文根據材料過程工程學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於混凝土與環境的關係,提出“混凝土生命過程”與“環境共融性”的概念,進而從混凝土的生命過程的概念出發,係統分析探討了混凝土原材料組成、生產、成型工藝、使用直至破壞失效的各階段與環境的協調性,並提出提高混凝土生命過程與環境友好性的可行性措施;首次提出以層次分析法和模糊數學為基礎的混凝土生命過程與環境共融性評價模型,介紹了層次分析法與Fuzzy函數在混凝土生命過程環境共融性評價中的應用。層次分析法(AHP)簡明直觀,對評分專家培訓相對容易;模糊層次分析法稍顯複雜,對評分專家的培訓需要加強。對於比較複雜的層次分析模型,手工計算非常複雜和費時,而且容易出現計算錯誤,需要進一步用計算機語言編程來進行專家打分後的計算。作者在以後的研究中將進一步探索利用編程進行計算。

根據總目標的要求,通過若幹位專家對各層(B,BO,C)評價準則進行同層及與本層相關的下層準則兩兩比較得到若幹模糊判斷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