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萬唐軍一夜凍成冰屍(3 / 3)

唐玄宗時起,有宦官監軍製度。跟隨高仙芝遠征的監軍宦官,叫邊令誠。看到這一情景,有點為高仙芝鳴不平。所以回長安後,向已經龍顏大悅的玄宗報告了來龍去脈,最後說:“高將軍立奇功而憂死,以後誰還會為朝廷所用呢?”

在這樣的背景下,玄宗征召夫蒙靈察入朝,而把安西節度使一職給了高仙芝。

至於那位王天運將軍有沒有參加高仙芝的遠征我們不得而知。所了解的僅僅是:四年後,他戰死於唐朝進攻南詔的戰爭中。

就在王天運死去這年,征服小勃律的高仙芝又開始了一次大冒險。

作為玄宗年間最著名的邊境將領,高仙芝最終是以“貪婪的征服者”的麵目出現在史書中的。滅小勃律後的幾年裏,他率唐軍轉戰西域,擒王滅國,聲威遠震。每次高仙芝入朝,都要帶回不少戰利品,而這戰利品不是某國國王,就是某部落的可汗。所以,玄宗每次看到高仙芝時,都緊握其雙手,第一句話是:“辛苦了。”

當時西域有個石國,王室為漢朝月氏人後裔,中亞“昭武九國”之一。當初,一部分月氏人居住於祁連山昭武城,後為匈奴所迫,遷徙於中亞的粟特地區,即今天烏茲別克的撒馬爾罕一帶。後裔在當地建立了康國、石國、安國、米國、曹國、史國等九個國家。這個石國,在一件事上得罪了高仙芝,後者稱其“無番臣禮”。在高仙芝看來,得罪他就是得罪唐朝,所以即行征討。

大兵壓境後,石國國王主動請降,高仙芝假裝應允,隨後襲其國都,俘國王,掠珍寶,屠其城。在回師路上,又順道征討了突騎施國(西突厥別部),俘其可汗。所以,天寶十年(公元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獻俘時,一次性交給玄宗以下戰俘:石國國王、突騎施可汗、朅師國王(此前一次遠征中俘獲)和吐蕃的一名大酋長。

對高仙芝在西域的征戰,玄宗有喜有憂。喜的是有此經驗豐富無往不勝的大將,憂的是有人彈劾仙芝興師滅國有自樹其威和假公濟私的嫌疑。比如,對石國和突騎施的攻打。但問題是,玄宗也是個好大喜功的人,因而並沒治罪於仙芝的想法,隻是一度想把他跟前麵提到的河西節度使安思順對調。但安不想去西域上任,設計謀叫部下強留自己,最後沒調動成。

就在這時,西域又麵臨一次新的大戰,想調回高仙芝也不可能了。

當時無論攻擊小勃律,還是征服其他國家,都是唐朝與吐蕃西域爭奪戰的一部分。如果單純地指責高仙芝好揚威異域也是不恰當的。在高仙芝一連串的行動下,到八世紀中期,吐蕃的進攻勢頭顯然已被遏製,在“安史之亂”前他們實際上退出了這場對決。

但就在這時候,一個更龐大更危險的對手來了,這就是大食(阿拉伯帝國)。

高仙芝毀滅石國後,該國王子逃了出去,轉訴於西域各國。此時,以大馬士革為都城的大食帝國崛起,一直在向東方發展,已征服了不少城邦。所以趁此機會,大食聯合西域屬國,欲進攻大唐安西四鎮。高仙芝得知這個消息後,遂決定主動出擊。

唐朝和大食為當時世界上東西兩大帝國。唐朝的觸角往西伸展,大食的觸角往東擴張,火星撞地球的事遲早要發生。

跟王天運當初伐小勃律一樣,高仙芝也組成了聯軍。這也是唐軍在西域征戰的慣例。此次聯軍中除兩萬唐朝騎、步兵外,還有一萬名來自葛邏祿和拔汗那的士兵。拔汗那是西域古國,漢朝時稱大宛,以出“汗血寶馬”著稱。葛邏祿則跟突騎施一樣,是西突厥的一支。但該部狡猾無常,天寶初年才降服於唐朝。

天寶十年(公元751年)四月,高仙芝帶著李嗣業、段秀實等大將,率兩萬精銳唐軍又一次從龜茲出發,開始了對大食的遠征。在向西的路上,陸續會合了葛邏祿和拔汗那的人馬。此時,大食帝國的四萬主力軍也在由西向東進行威力搜索。最高統帥是這個帝國呼羅珊地區(統轄今伊朗、阿富汗和土庫曼斯坦的一部分)的總督艾布,實際指揮官是一名叫齊雅德的將軍。

曆史上,大食帝國分白衣大食和黑衣大食兩個王朝。

最初建立的是白衣大食,又稱伍麥葉王朝。後來,強人阿拔斯以呼羅珊地區為基地,發起反對伍麥葉王朝的戰爭,在一年前也就是公元750年春攻陷大馬士革,建立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這是一個更加強盛的帝國,當時絲綢之路上的很多王國都已臣服。

高仙芝的三萬聯軍和齊雅德的四萬軍隊,一個由東向西,一個由西向東行進,三個月後也就是七月時遭遇於怛羅斯(現哈薩克斯坦的塔拉茲,以前稱江布爾)。

這次遭遇是劃時代的。

此時怛羅斯城已被大食軍隊控製。對這個地方,久經陣仗的唐朝安西軍團的士兵並不陌生。

那是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前麵提到的突騎施發生內亂,叛軍盤踞兩個地方對抗唐軍,一個地方是我們熟悉的碎葉城(傳說中李白出生的地方,今俄羅斯托克馬克),另一個地方就是怛羅斯。唐軍攻克碎葉城後,時為大將的夫蒙靈察分遣一部兵力長途奔襲怛羅斯,克城擒王。隨後,突騎施在唐朝的支持下,一直跟大食帝國作戰。

當高仙芝的安西軍團抵達怛羅斯時,大食帝國也組建了一支聯軍,除四萬阿拉伯騎兵外,還糾集了六萬屬國的部隊,一共十萬人攔截唐軍。也就是說,在怛羅斯,是一場三萬打十萬的會戰。

在人數上,高仙芝不占優勢。但他手下的唐軍尤其是作為主力的兩萬漢家子弟,每個人都身經百戰(“漢兵大呼一當百,虜騎相看哭且愁”),他們以騎兵為主,輔以重步兵和弓弩兵。唐騎配備的武器是馬槊與橫刀。橫刀身狹直如劍,長柄,可雙手握,後為日本人所改造,成為日本刀;重步兵使用陌刀,這種刀兩麵帶刃、雙手使用的長柄戰刀。陌刀的柄與刃的比例大約是二比三。刀刃的寬窄一如日本刀,但並不彎曲,而如長劍一般直,又稱“斷馬劍”,是專門對付騎兵的。盛唐軍隊在西域征戰,麵對遊牧民族的騎兵,陌刀發揮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