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少年當是雜技班子的成員。但唐時,很多刺客即由雜技藝人轉行而來。因此,很難說此少年日後不會成為一名刺客。輕功是刺客需要掌握的第一門要技。有人說,刺客所掌握的輕功類似於飛天夜叉的本領(佛教中的飛天夜叉可在空中自由飛翔)。對一名優秀的刺客來說,可以沒蠻力,但必須有輕功,躥房躍脊,飛簷走壁,如履平地,這既能保證你在短時間內接近行刺對象,也能保證得手後迅速脫身。
武元衡所麵對的刺客,顯然就是有“飛天夜叉”之術的輕功高手。
兵器相接後,武元衡身邊的侍衛根本不是對手。其中一名刺客斬殺導騎後,拉著武元衡的馬走了十來步,從容地砍下武的腦袋。
當武元衡府邸的大隊人馬趕到後,“持火照之,見元衡已踣於血中”。那已是一具無頭屍了。武元衡死後,所騎的馬一直溜達到大明宮的建福門。
這起刺殺事件令整個帝國震驚。
宰相被殺並不稀奇,稀奇的是被刺死在大街上。這在中國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凶手的背景很快就被查明了:來自割據的藩鎮。
“安史之亂”後,藩鎮在財政上自收自支,不向朝廷交稅;在人員繼承上自己說了算,父傳子、兄傳弟,而且,主帥被部將控製,部將又被小兵控製,所謂“長安天子,魏博牙軍”(河北魏博鎮,當時第一強藩,最驕橫的是主帥的牙兵,也就是親兵,一不如意,就發動“下克上”的兵變),極好地形容了底層小兵在中晚唐的極度專權(曆史上絕無僅有的現象),導致一個個藩鎮成為獨立王國。唐德宗一度試圖想改變這個局麵,但激起了一係列變亂,最後被迫妥協。憲宗皇帝英武,即位後謀求中興,重用主張鐵腕削藩的宰相武元衡和禦史中丞裴度,對付跋扈的藩鎮,比如淮西節度使吳元濟。
當時,山東地區的淄青節度使李師道與淮西節度使吳元濟關係密切。在朝廷用兵淮西後,他上表叫朝廷妥協,但被憲宗拒絕。就這樣,李師道開始玩狠的:遣人秘密進入朝廷在中原最大的府庫河陰倉,放火將其燒毀;同時,破壞了軍事要道建陵橋。此外,又派別動隊到洛陽,欲發動襲擊,雖最終未成,但造成了恐怖氣氛。刺殺宰相武元衡則是整個計劃的一部分。因為武元衡在藩鎮割據的問題上是不作妥協的。在這種背景下,終於爆發了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的刺殺案。
此次事件與其說是刺殺了武元衡,不如說是挑釁了朝廷的權威。長安戒嚴後,刺客留下這樣的字條:“勿先捕我,我先殺汝!”刺客的囂張如此可見。
殺武元衡的刺客是隱蔽在樹上的。事件爆發後,很多長安的重臣都把庭院裏的樹砍了,並波及皇宮(也就是從這時起,一直到清朝,宮廷要地不再種樹,這也是明清兩代太和殿光禿禿的原因所在)。從中唐到晚唐,宰相府邸不種樹成為一個慣例。但總有疏忽的時候,比如晚唐宣宗朝宰相白敏中(白居易族弟),雖府邸裏沒大樹,但私人別墅裏有。一日退朝,白去那裏幽居。不承想,庭中大樹上還就真的棲息著一名刺客。幸好開門後,所養愛犬“花鵲”聞到有生人氣味,連續地吠叫,提醒了白敏中。刺客被迫跳下樹來,懾於白敏中的威嚴,伏地而降。
這少年當是雜技班子的成員。但唐時,很多刺客即由雜技藝人轉行而來。因此,很難說此少年日後不會成為一名刺客。輕功是刺客需要掌握的第一門要技。有人說,刺客所掌握的輕功類似於飛天夜叉的本領(佛教中的飛天夜叉可在空中自由飛翔)。對一名優秀的刺客來說,可以沒蠻力,但必須有輕功,躥房躍脊,飛簷走壁,如履平地,這既能保證你在短時間內接近行刺對象,也能保證得手後迅速脫身。
武元衡所麵對的刺客,顯然就是有“飛天夜叉”之術的輕功高手。
兵器相接後,武元衡身邊的侍衛根本不是對手。其中一名刺客斬殺導騎後,拉著武元衡的馬走了十來步,從容地砍下武的腦袋。
當武元衡府邸的大隊人馬趕到後,“持火照之,見元衡已踣於血中”。那已是一具無頭屍了。武元衡死後,所騎的馬一直溜達到大明宮的建福門。
這起刺殺事件令整個帝國震驚。
宰相被殺並不稀奇,稀奇的是被刺死在大街上。這在中國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凶手的背景很快就被查明了:來自割據的藩鎮。
“安史之亂”後,藩鎮在財政上自收自支,不向朝廷交稅;在人員繼承上自己說了算,父傳子、兄傳弟,而且,主帥被部將控製,部將又被小兵控製,所謂“長安天子,魏博牙軍”(河北魏博鎮,當時第一強藩,最驕橫的是主帥的牙兵,也就是親兵,一不如意,就發動“下克上”的兵變),極好地形容了底層小兵在中晚唐的極度專權(曆史上絕無僅有的現象),導致一個個藩鎮成為獨立王國。唐德宗一度試圖想改變這個局麵,但激起了一係列變亂,最後被迫妥協。憲宗皇帝英武,即位後謀求中興,重用主張鐵腕削藩的宰相武元衡和禦史中丞裴度,對付跋扈的藩鎮,比如淮西節度使吳元濟。
當時,山東地區的淄青節度使李師道與淮西節度使吳元濟關係密切。在朝廷用兵淮西後,他上表叫朝廷妥協,但被憲宗拒絕。就這樣,李師道開始玩狠的:遣人秘密進入朝廷在中原最大的府庫河陰倉,放火將其燒毀;同時,破壞了軍事要道建陵橋。此外,又派別動隊到洛陽,欲發動襲擊,雖最終未成,但造成了恐怖氣氛。刺殺宰相武元衡則是整個計劃的一部分。因為武元衡在藩鎮割據的問題上是不作妥協的。在這種背景下,終於爆發了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的刺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