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與種植:體驗生命的神奇(1 / 2)

事實上,女兒從小對昆蟲的觀察和認識,在後來考大學的時候派上了用場。2010年,女兒參加了香港大學的校長推薦計劃,在一對一麵試的時候,考官跟女兒討論的就是有關昆蟲的問題。一開始還稍有緊張的女兒,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跟麵試官聊得非常開心,以至於時間都到了,麵試官依然意猶未盡。

可見,玩物並不一定喪誌。在玩的過程中,孩子輕輕鬆鬆學到了課堂上可能學不到的知識。如今學校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內容就是課堂之外的一些探索和學習,其實在家裏我們更應該給孩子一個研究性的環境,還孩子一片更廣闊的天地,讓孩子在體驗和實踐中學習,而不是讓孩子回到家後依然隻抱著課本和練習冊。

女兒小時候,我們除了滿足她的好奇心,陪著她養小動物外,也會和她一起在家裏種一些植物,讓她了解植物的習性。

有一次,我和女兒把幾粒綠豆和幾粒牽牛花的種子種在了一個一次性的杯子裏,放在女兒臥室的窗台上。女兒每天勤快地澆水、鬆土,期盼著這些種子發芽。幾天後,幾棵小芽破土而出,每棵都有兩個葉瓣,根本看不出是牽牛花的苗還是綠豆苗。再過幾天,小小的葉子長出來了,然而所有的葉子都是心形的,依然分不清是牽牛花的還是綠豆的。

又過了兩天,葉子長大了,我才根據顏色和葉片上的絨毛,分辨出綠豆和牽牛花,並把如何分辨的方法告訴了女兒。為了讓綠豆和牽牛花都能長得茁壯一點,我建議各留一株。於是,女兒把那些比較弱小的苗拔掉了。

一天早晨,我去叫女兒起床的時候,看到牽牛花和綠豆同時開花了。看著淡紫色的牽牛花和黃綠色的綠豆花在小小的杯子裏同時開放,女兒既驚訝又興奮,讓爸爸趕緊用相機把這情景拍了下來。

女兒繼續觀察:綠豆的果實被包在一個堅硬的豆角裏,牽牛花的籽兒裹在一個圓圓的皮包裏,形態不同,卻都靈動可愛。

通過親自種植,女兒感受到了植物生長的神奇。她在種植的過程中,通過查百科全書明白了一些植物學知識,比如:綠豆的花很不起眼,果實卻是非常好的食物;牽牛花的花很漂亮,果實還是很好的藥材。

我想她逐漸也應該明白一些道理:綠豆和牽牛花雖然是兩種不同的植物,卻沒有好壞優劣之分。在還是種子的時候,它們隻是顏色有差異,大小則幾乎一樣,甚至在它們剛發芽的時候,我們都分不清它們誰是誰。長大了,它們才終於呈現出自己獨特的一麵,成了本該成為的綠豆和牽牛花。

天下的植物莫不如此。隻要是一粒種子,即使看起來再微小脆弱,也有足夠的能量長大,也會按照自己的方式最終成長為獨特的樣子。

而我最想要說的是,孩子也像植物一樣,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有的孩子在語言學習上能力很強,有的孩子在音樂方麵很有天分,也有的孩子是繪畫天才……家長需要做的,是用我們深深的愛“澆水”“施肥”,給足孩子心理營養,並耐心等待孩子慢慢長大。

事實上,女兒從小對昆蟲的觀察和認識,在後來考大學的時候派上了用場。2010年,女兒參加了香港大學的校長推薦計劃,在一對一麵試的時候,考官跟女兒討論的就是有關昆蟲的問題。一開始還稍有緊張的女兒,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跟麵試官聊得非常開心,以至於時間都到了,麵試官依然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