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候,女兒喜歡做什麼,我都鼓勵她去做、去學習,有些她不喜歡的,我也引導她去做,比如我做飯的時候讓她幫我忙,或者時不時地讓她幫我洗一次碗。其實,家裏的活並不多,我一個人完全可以應付得了,我隻是想讓孩子學會做家務,並了解大人做家務的不易。這樣無非是想培養她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對父母的感恩之情。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做這些事情會耽誤學習,因此便阻止孩子從事這些活動。記得女兒小學的時候有一陣子迷上了用塑料繩編織手鏈,甚至拿到學校裏去編,同學們看到後也有跟著編的。一位媽媽就打電話給我,讓我告訴女兒不要在學校裏編織那些東西,因為她女兒也跟著編,都不好好學習了。我能理解家長的心情,便告訴女兒不要再把編織的東西帶到學校裏去。可是實際上,做手工的過程也是學習,是課本知識以外的一種學習,而且非常重要,因為這不僅讓孩子學到了生活的技能,還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和感恩心,對孩子的成長實在是有益而無害的。
小學生的功課沒有那麼繁重,根本沒有必要整日把孩子拴在課本和課桌上。相反,適當有一些學習之外的活動,可以調節孩子的生活節奏,這也是保持孩子學習興趣的一種方式。孩子做完喜歡做的那些事情之後,情緒比較飽滿,重新回到作業或者課堂上的時候,效率反而會高很多。
一次,我去一位朋友那裏辦事,下午的時候,朋友接到她7歲兒子打來的電話。兒子在電話裏跟媽媽說,他已經把米飯燜上了,正想炒菜呢,發現冰箱裏沒有西紅柿了。當朋友把電話內容告訴我的時候,我吃驚不小。一個7歲的小男孩,怎麼懂得在媽媽沒有回家的時候主動去做飯?問朋友是怎麼做到的,朋友說兒子上小學後,她做飯的時候會把兒子叫到廚房,告訴兒子哪些菜怎麼做,有時候她下班回家晚了,就會打電話讓兒子去做她講給兒子的那些菜,讓兒子做好了等媽媽回來吃。慢慢地,兒子習慣了回家看媽媽不在,就會自己張羅著做飯吃。
這位朋友還告訴我,她的兒子不光能自己做飯,在媽媽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還會照顧媽媽。一次她說有點頭疼,在沙發上躺著。兒子就給她倒了一杯水,並給她身上蓋了床毯子,自己才去寫作業。
這位朋友是搞家庭教育工作的,她說沒有別的訣竅,隻要讓孩子去做,孩子就願意去做,而且能很快學會做。至於孝敬,她說,你隻要告訴孩子你不舒服,孩子自然就會照顧你。也就是說,要給孩子機會,讓孩子覺得可以為媽媽做一些事情就可以了。
還有一位朋友的女兒,總是把自己的鞋子弄得很髒,刷洗起來很費勁。朋友就讓女兒自己洗了一次鞋子。朋友跟我分享,她女兒一邊洗一邊嘟囔說,沒有想到鞋子那麼難洗。後來,她的女兒穿鞋就十分注意,不像過去那樣把鞋子弄得很髒了。
那個時候,女兒喜歡做什麼,我都鼓勵她去做、去學習,有些她不喜歡的,我也引導她去做,比如我做飯的時候讓她幫我忙,或者時不時地讓她幫我洗一次碗。其實,家裏的活並不多,我一個人完全可以應付得了,我隻是想讓孩子學會做家務,並了解大人做家務的不易。這樣無非是想培養她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對父母的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