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畫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一之為甚,其可再乎?

三畫

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

四畫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夫養不必豐,要於孝;利雖不得博於物,要其心之厚於仁。

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五畫

樂而不淫。

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鍾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六畫

多行不義必自斃。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在德不在鼎。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同明相照,同類相求。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七畫

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八畫

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喪人無寶,仁親以為寶。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苛政猛於虎也。

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

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九畫

神所馮依,將在德矣。

背城借一。

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舉世混濁,清士乃見。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之候也。

十畫

唇亡則齒寒。

十一畫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十二畫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十五畫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