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性傳播傳染病(1 / 3)

HIV是AIDS的致病因子,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是本病唯一的傳染源。HIV是一種逆轉錄病毒,分為HIV1和HIV2兩種類型。兩型HIV所引起的病變相似,但HIV2致病作用較弱,病程較長。在我國主要是HIV1感染。AIDS的傳播源是AIDS患者及HIV攜帶者。HIV存在於人體單核巨噬細胞、血漿、精液、唾液、尿液、淚液、乳汁、腦脊液和宮頸陰道分物中,通過三個途徑進行傳播。

1.性傳播流行病學資料提示,在世界範圍內,約70%的HIV感染者是通過性交途徑傳播,包括同性性傳播和異性性傳播,男同性戀和嫖娼賣淫是重要的危險因素。我國的HIV感染早年以血液傳播為主,現已轉變為性傳播為主,並呈上升趨勢。

2.通過輸血或血液製品傳播輸入HIV感染者的血液或使用被HIV汙染的血液製品感染HIV的危險性最大,一次輸血即可能被感染。不規範輸血是我國早年HIV感染流行的主要因素,現已得到控製。也可通過共用注射器靜脈吸毒傳播。

3.母嬰垂直傳播兒童AIDS中約70%是經垂直傳播感染。母嬰垂直傳播可能因母體內感染HIV的淋巴細胞或單核細胞經胎盤傳給胎兒,也可發生於分娩時或產後哺乳過程中。感染HIV的孕婦中約1br3可將HIV傳播給後代。

【致病性】HIV進入人體血液後,與CD4+T細胞表麵的CD4分子及輔助受體(CXCR4)結合,病毒的外殼蛋白留在CD4+T細胞膜上,核心部分進入細胞。進入細胞後,在逆轉錄酶的作用下,HIV的RNA逆轉錄成前病毒DNA,然後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組中,產生新的病毒顆粒。新的病毒顆粒以出芽方式逸出CD4+T細胞,同時造成CD4+T細胞的溶解和死亡。逸出的病毒再感染其他CD4+T細胞,重複上述過程,使大量CD4+T細胞受到破壞。因為CD4+T細胞在免疫係統中具有負責細胞免疫和調節體液免疫的重要作用,CD4+T細胞被破壞後,免疫平衡遭到破壞而發生免疫缺陷。單核巨噬細胞具有抗原呈遞作用和吞噬作用,因其表麵也攜帶CD4分子和輔助受體(CCR5),也可受到HIV的侵襲。HIV侵入單核巨噬細胞並在其中複製,隨之遊走,導致HIV的擴散,同時也造成單核巨噬細胞的功能缺陷,使感染者的免疫防禦功能進一步削弱,因而容易發生機會性感染和某些腫瘤。AIDS的潛伏期較長,從感染HIV到出現AIDS症狀需5年或更長的時間,而發病後的生存期隻有1~2年。AIDS的總死亡率幾乎是100%。

【病變特點】HIV感染主要損傷人體的免疫係統,造成淋巴組織的破壞。在免疫功能損傷達到一定程度後,便可發生機會性感染和某些腫瘤。因此AIDS的基本病變可分為三個方麵。

HIV是AIDS的致病因子,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是本病唯一的傳染源。HIV是一種逆轉錄病毒,分為HIV1和HIV2兩種類型。兩型HIV所引起的病變相似,但HIV2致病作用較弱,病程較長。在我國主要是HIV1感染。AIDS的傳播源是AIDS患者及HIV攜帶者。HIV存在於人體單核巨噬細胞、血漿、精液、唾液、尿液、淚液、乳汁、腦脊液和宮頸陰道分物中,通過三個途徑進行傳播。

1.性傳播流行病學資料提示,在世界範圍內,約70%的HIV感染者是通過性交途徑傳播,包括同性性傳播和異性性傳播,男同性戀和嫖娼賣淫是重要的危險因素。我國的HIV感染早年以血液傳播為主,現已轉變為性傳播為主,並呈上升趨勢。

2.通過輸血或血液製品傳播輸入HIV感染者的血液或使用被HIV汙染的血液製品感染HIV的危險性最大,一次輸血即可能被感染。不規範輸血是我國早年HIV感染流行的主要因素,現已得到控製。也可通過共用注射器靜脈吸毒傳播。

3.母嬰垂直傳播兒童AIDS中約70%是經垂直傳播感染。母嬰垂直傳播可能因母體內感染HIV的淋巴細胞或單核細胞經胎盤傳給胎兒,也可發生於分娩時或產後哺乳過程中。感染HIV的孕婦中約1br3可將HIV傳播給後代。

【致病性】HIV進入人體血液後,與CD4+T細胞表麵的CD4分子及輔助受體(CXCR4)結合,病毒的外殼蛋白留在CD4+T細胞膜上,核心部分進入細胞。進入細胞後,在逆轉錄酶的作用下,HIV的RNA逆轉錄成前病毒DNA,然後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組中,產生新的病毒顆粒。新的病毒顆粒以出芽方式逸出CD4+T細胞,同時造成CD4+T細胞的溶解和死亡。逸出的病毒再感染其他CD4+T細胞,重複上述過程,使大量CD4+T細胞受到破壞。因為CD4+T細胞在免疫係統中具有負責細胞免疫和調節體液免疫的重要作用,CD4+T細胞被破壞後,免疫平衡遭到破壞而發生免疫缺陷。單核巨噬細胞具有抗原呈遞作用和吞噬作用,因其表麵也攜帶CD4分子和輔助受體(CCR5),也可受到HIV的侵襲。HIV侵入單核巨噬細胞並在其中複製,隨之遊走,導致HIV的擴散,同時也造成單核巨噬細胞的功能缺陷,使感染者的免疫防禦功能進一步削弱,因而容易發生機會性感染和某些腫瘤。AIDS的潛伏期較長,從感染HIV到出現AIDS症狀需5年或更長的時間,而發病後的生存期隻有1~2年。AIDS的總死亡率幾乎是100%。

【病變特點】HIV感染主要損傷人體的免疫係統,造成淋巴組織的破壞。在免疫功能損傷達到一定程度後,便可發生機會性感染和某些腫瘤。因此AIDS的基本病變可分為三個方麵。

1.免疫功能損害的形態學表現淋巴結病變早期表現為淋巴濾泡明顯增生,生發中心擴大,竇內皮細胞增生,致使淋巴結腫大,顯著者形成持續性全身性淋巴結病。中期淋巴結濾泡外套層淋巴細胞減少或消失,小血管增生,生發中心被零落分割。副皮質區CD4+T細胞減少,代之以漿細胞浸潤。以後隨著HIV的大量複製,CD4+T淋巴細胞減少,淋巴結結構逐漸被破壞。晚期的淋巴結呈現一片荒蕪,T細胞和B細胞明顯減少,而以巨噬細胞替代,最後淋巴結結構完全消失,主要的細胞成分是巨噬細胞和漿細胞。其他免疫器官,如脾髒也會出現相同病變。此時患者外周血中的CD4+T淋巴細胞也明顯減少,常低於02×109brL,CD4brCD8陽性細胞比例倒置,表明病人已進入發病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