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見世人,清名登而金貝入,信譽顯而然諾虧,不知後之矛戟,毀前之幹櫓也。虙子賤雲:“誠於此者形於彼。”人之虛實真偽在乎心,無不見乎跡,但察之未熟耳。一為察之所鑒,巧偽不如拙誠,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讓卿,王莽辭政,當於爾時,自以巧密;後人書之,留傳萬代,可為骨寒毛豎也。近有大貴,以孝著聲,前後居喪,哀毀逾製,亦足以高於人矣。而嚐於苫塊之中,以巴豆塗臉,遂使成瘡,表哭泣之過。左右僮豎,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謂其居處飲食,皆為不信。以一偽喪百誠者,乃貪名不已故也。
【注釋】
金貝:金錢,貨幣。
幹:抵禦刀劍之類的小盾牌。櫓:抵禦矛戟的大盾牌。
“虙子賤”二句:虙子賤,孔子弟子,曾為單父宰。虙,又作“宓”。《孔子家語·屈節解》:“三年,孔子使巫馬期遠觀政焉。巫馬期陰免衣,衣敝裘,入單父界。見夜漁者,得魚輒舍之。巫馬期問焉,曰:‘凡漁者為得,何以得魚即舍之?’漁者曰:‘魚之大者名為魚壽,吾大夫愛之;其小者名為鱦,吾大夫欲長之。是以得二者輒舍之。’巫馬期返以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使民暗行若有嚴刑於旁。敢問宓子何行而得於是?’孔子曰:‘吾嚐與之言曰:誠於此者刑乎彼。宓子行此術於單父也。’”
伯石:春秋時鄭國大夫。《左傳·襄公三十年》:“伯有既死,使大史命伯石為卿,辭。大史退,則請命焉。複命之,又辭。如是三,乃受策入拜。子產是以惡其為人也,使次己位。”
哀毀:哀痛使身體容貌都受到損害。逾:超過。
苫:古代居喪時,孝子睡的草墊子。
【譯文】
我看到世上的人,有了清廉的名聲後就開始聚斂財富,有了顯耀的信譽後就開始說話不算數了,這些人不知道他們後來的行為,會把前麵辛辛苦苦建立的名聲全毀掉。虙子賤說過:“在這件事上做得真誠,就給另件事樹立了榜樣。”人的虛假真實都發自內心,沒有不在行動上表現出來的,隻是別人觀察得不仔細罷了。一旦被別人看出了真相,那麼巧妙掩飾的虛假還不如笨拙不加掩飾的真實,接著招來的羞辱也夠大的。伯石假意辭讓卿位,王莽佯裝辭謝政權,在當時自以為既巧又密;但真相還是被後人記載下來,留傳萬世,使後人讀了感到毛發豎立,心驚膽戰。近年來有一位大貴人,以孝敬父母著稱,前後為父母服喪期間,表示哀痛心情的舉動都超出了一般禮製的要求,也足以獲得高於常人的名聲了。但他在居喪的時候卻用巴豆塗臉,故意使臉上生瘡,以造成哀痛悲泣過度的假象。左右侍奉的僮仆,卻不能為他遮蓋,於是,真相流露,反而使外人認為他服喪時的居住飲食等其他行為,全都不可相信。像這樣由於一件事情偽裝出現假,而毀掉了百件事情的真,全都是因為無休無止地追求名譽而造成的。
吾見世人,清名登而金貝入,信譽顯而然諾虧,不知後之矛戟,毀前之幹櫓也。虙子賤雲:“誠於此者形於彼。”人之虛實真偽在乎心,無不見乎跡,但察之未熟耳。一為察之所鑒,巧偽不如拙誠,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讓卿,王莽辭政,當於爾時,自以巧密;後人書之,留傳萬代,可為骨寒毛豎也。近有大貴,以孝著聲,前後居喪,哀毀逾製,亦足以高於人矣。而嚐於苫塊之中,以巴豆塗臉,遂使成瘡,表哭泣之過。左右僮豎,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謂其居處飲食,皆為不信。以一偽喪百誠者,乃貪名不已故也。
【注釋】
金貝:金錢,貨幣。
幹:抵禦刀劍之類的小盾牌。櫓:抵禦矛戟的大盾牌。
“虙子賤”二句:虙子賤,孔子弟子,曾為單父宰。虙,又作“宓”。《孔子家語·屈節解》:“三年,孔子使巫馬期遠觀政焉。巫馬期陰免衣,衣敝裘,入單父界。見夜漁者,得魚輒舍之。巫馬期問焉,曰:‘凡漁者為得,何以得魚即舍之?’漁者曰:‘魚之大者名為魚壽,吾大夫愛之;其小者名為鱦,吾大夫欲長之。是以得二者輒舍之。’巫馬期返以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使民暗行若有嚴刑於旁。敢問宓子何行而得於是?’孔子曰:‘吾嚐與之言曰:誠於此者刑乎彼。宓子行此術於單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