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小易精品屋
皮皮
先是讀過《客廳裏的爆炸》、《老伴》、《浪漫》等,因為這些幾近永恒的篇什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記,便有了白小易的微型小說總是可讀的感覺。因此拿到白小易的新集後,立即與那些平日散在各處一直未能謀麵的“新作”一一照麵。而完成這個閱讀過程所獲得的整體感覺是:白小易的人物在作者悄無聲息的率領下,挽起了手臂,使篇目間有了某種關聯。如果說我們從前閱讀時見的是一粒粒散沙,那麼這本集子就要求讀者試試長焦,見的是一片海灘。新的宏觀上的構築意識代表著白小易創作觀念、創作方法上的變化和進步。
這是一本能夠幫助我們客觀測量白小易才華水準的好書。它很有趣。當我試圖尋找白小易文字後麵的各種意義時,通過與作者的交談,無疑走了一條捷徑。
跟白小易交流首先產生的感覺是:白小易是個知道自己的人。他對微型小說的執迷源自他特有的那種慢悠悠的自信。他毫不擔心短短一千字本身的局限。他自信他與人類,他與世界,他與讀者——所有構成二者間的蘊涵,一千字盡夠表達了。他甚至不擔心他平淡無奇的生活會影響他小說世界的紛繁。當他把這些小說呈現給讀者時,他知道他已經把他一直缺乏變化的生活搗碎成了養料,滋潤在他愈發活躍的想象裏。他最終贏得了純文學領域數量上令人眼熱的讀者。所以,他可以說:“我的生活裏沒有任何轟轟烈烈與可歌可泣,所有的無非是些眉來眼去而已。”白小易似乎並不認為這會對他的創作構成什麼麻煩。
也許每個人都可以依照自己的經驗與愛好去為白小易小說劃出多種類型,不過我以為有兩種——寫實在的生活;寫想象與現實混雜一處的生活。《客廳裏的爆炸》、《想望》等篇什屬於前者,表現作者對現實生活理解的視角和立場。而在《知音遍地》、《跟隨一生的偶然》等篇目中,作者把想象的生活揉進了人們共有的生活中。碰撞乃至較量,最終幾乎總是想象的生活紅著臉敗下陣去,給讀者留下一個意猶未盡的大尾巴,引著讀者朝向“想想也很好”的極致走去。這是他的另一句名言:“想過也是一種經曆。”應該承認,白小易的微型小說世界到處充滿了古典與現代相融合的浪漫情調,仿佛牆上總有一把落滿灰塵的吉它。
現實生活的冷酷往往使過於敏感的人首先受到奚落。而白小易筆下的人物往往都具有這樣一種氣質:他們的敏感使得他們更注重想象生活。他們在不盡如人意的生活中的人生格調,始終保持著一種高貴,有時卻缺乏嘹亮的一麵,活的有所顧忌。這似乎是人類生存難以回避的尷尬。白小易當然無力解救他的“畫中人”,但他善於從實在的生活中挖出一掬笑意或是一點瀟灑,有時還不免苦澀。《懸念》中的“我”、《宣泄》中的“他”等等,他們在白小易的幫助下讓讀者感到活著的確很可愛。
囿於篇幅,無法展開地說。在接近結尾的地方,我想聽憑偏愛指引,建一個白小易微型小說“精品屋”——《浪漫》、《知音遍地》、《老伴》、《客廳裏的爆炸》《輕描淡寫》……它們有一種不可侵犯的完整和完美,留下的是無盡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