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巫術之救荒(1 / 3)

又屍子雲:

“湯之救旱也,乘素車白馬,著布衣,嬰白茅。以身為牲,禱於桑林之野。當此時也,絃歌鼓舞者禁之。”

此等記載,皆足以說明當時因大旱不解,以人為犧牲而禱天禳災之原始習慣,實佔惟一支配之地位。此種習慣,不僅存在於我國古代,且存在於世界其他民族之古代曆史中。

如希臘神話中之亞山馬國王(King Athamas)卽因國內大飢荒,而被其國民所殺,以祭於神。其他以人為犧牲之故事,不知凡幾,此殆巫術救荒之最原始形式。希臘古時以人身或以人身之毛髮供神,皆由於贖罪或罪祭之動機,乃具有呪禱之作用。商湯之事,亦類乎此!

成周之製,同於殷、商,其製,舞師掌教皇舞,小祝掌寧風旱,司巫女巫皆職雩祭。按《周禮地官》舞師教皇舞,帥而舞旱之事。

《春官》小祝掌小祭祀,順豐年,逆時雨,寧風旱。司巫掌羣巫之政令,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雩,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旱則舞雩。當時殆以巫禳為救災之基本方法,其中尤以雩祭為最盛。按《公羊傳》曰:“大雩旱祭也。”何

休注雲:“君親之南郊,以六事謝過,自責曰:政不善與?民失職與?宮室崇與?婦謁盛與?苞苴行與?讒夫昌與?使童男女各八人舞而呼雩,故謂之雩。”春秋時魯僖公以巫尩舞雩,不得雨,雖怒欲焚之,(見《左傳》)然巫禳之法,並不因此而衰。漢舊儀,孟夏龍見而雩,設壇於城東南,壇上舞雩。

按《杜佑通典》:“漢承秦滅學正旱以太常禱天地廟。”後漢製略異,據《後漢書·禮儀誌》雲:“自立春至立夏盡立秋,郡國上雨澤若少,府郡縣各掃除社稷,其旱也,公卿官長以次行雩禮求雨。”此其救旱之術也。若遇水災,據漢舊儀雲:“成帝二年六月,始命諸官止雨,朱繩反縈社,

擊鼓攻之,是後水旱常不和,於寶曰:朱絲縈社,社太陰也,朱火色也,絲維屬天子,伐鼓於社,責羣陰也。……此聖人厭勝之法也。”是後,凡有水、旱、蝗、螟等諸般災害,悉訴諸巫禳之術,史籍記之不絕如:

“永初七年,五月,庚子,京師大雩。”(《後漢書·安帝記》)

“陽嘉元年,春二月,京師旱,庚申,勅郡國二千石各禱名山嶽瀆,遣大夫謁者詣嵩高首陽山,幷祠河洛,請雨。甲戌,遣侍中王輔等持節分

詣岱山東海滎陽河洛盡心祈焉。”(同書《順帝紀》)

“公沙穆遷宏農令,縣界有螟蟲食稼,百姓惶懼,穆設壇謝曰:百姓有過,罪,穆之由,請以身禱,於是暴雨不終日,旣霽,螟蟲自銷,百姓稱曰神明。”(《後漢書·公沙穆傳》)

其尤甚者,如:

“戴封遷西華令,時汝穎有蝗災,……督郵行縣,蝗忽大至。……其年大旱,封禱請無獲,乃積薪坐其上,以自焚,火起,而大雨暴至,於是遠近歎服。”(《後漢書·戴封傳》)

又屍子雲:

“湯之救旱也,乘素車白馬,著布衣,嬰白茅。以身為牲,禱於桑林之野。當此時也,絃歌鼓舞者禁之。”

此等記載,皆足以說明當時因大旱不解,以人為犧牲而禱天禳災之原始習慣,實佔惟一支配之地位。此種習慣,不僅存在於我國古代,且存在於世界其他民族之古代曆史中。

如希臘神話中之亞山馬國王(King Athamas)卽因國內大飢荒,而被其國民所殺,以祭於神。其他以人為犧牲之故事,不知凡幾,此殆巫術救荒之最原始形式。希臘古時以人身或以人身之毛髮供神,皆由於贖罪或罪祭之動機,乃具有呪禱之作用。商湯之事,亦類乎此!

成周之製,同於殷、商,其製,舞師掌教皇舞,小祝掌寧風旱,司巫女巫皆職雩祭。按《周禮地官》舞師教皇舞,帥而舞旱之事。

《春官》小祝掌小祭祀,順豐年,逆時雨,寧風旱。司巫掌羣巫之政令,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雩,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旱則舞雩。當時殆以巫禳為救災之基本方法,其中尤以雩祭為最盛。按《公羊傳》曰:“大雩旱祭也。”何

休注雲:“君親之南郊,以六事謝過,自責曰:政不善與?民失職與?宮室崇與?婦謁盛與?苞苴行與?讒夫昌與?使童男女各八人舞而呼雩,故謂之雩。”春秋時魯僖公以巫尩舞雩,不得雨,雖怒欲焚之,(見《左傳》)然巫禳之法,並不因此而衰。漢舊儀,孟夏龍見而雩,設壇於城東南,壇上舞雩。

按《杜佑通典》:“漢承秦滅學正旱以太常禱天地廟。”後漢製略異,據《後漢書·禮儀誌》雲:“自立春至立夏盡立秋,郡國上雨澤若少,府郡縣各掃除社稷,其旱也,公卿官長以次行雩禮求雨。”此其救旱之術也。若遇水災,據漢舊儀雲:“成帝二年六月,始命諸官止雨,朱繩反縈社,

擊鼓攻之,是後水旱常不和,於寶曰:朱絲縈社,社太陰也,朱火色也,絲維屬天子,伐鼓於社,責羣陰也。……此聖人厭勝之法也。”是後,凡有水、旱、蝗、螟等諸般災害,悉訴諸巫禳之術,史籍記之不絕如:

“永初七年,五月,庚子,京師大雩。”(《後漢書·安帝記》)

“陽嘉元年,春二月,京師旱,庚申,勅郡國二千石各禱名山嶽瀆,遣大夫謁者詣嵩高首陽山,幷祠河洛,請雨。甲戌,遣侍中王輔等持節分

詣岱山東海滎陽河洛盡心祈焉。”(同書《順帝紀》)

“公沙穆遷宏農令,縣界有螟蟲食稼,百姓惶懼,穆設壇謝曰:百姓有過,罪,穆之由,請以身禱,於是暴雨不終日,旣霽,螟蟲自銷,百姓稱曰神明。”(《後漢書·公沙穆傳》)

其尤甚者,如:

“戴封遷西華令,時汝穎有蝗災,……督郵行縣,蝗忽大至。……其年大旱,封禱請無獲,乃積薪坐其上,以自焚,火起,而大雨暴至,於是遠近歎服。”(《後漢書·戴封傳》)

此直與湯禱相同之事實也。

自漢以後,曆朝巫禳之事,遇災必見。茲略示數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