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縣城的南麵前行一百多公裏,便是東海的一個分支。在這片海域的中間有一個小島,島上大約有常住居民四百多戶,因此這島也不算小了。
當日和倩姐一起手刃仇人的那夥大漢就是這個島上的,他們靠捕魚為生,用捕魚賺來的錢去縣城采購他們需要的物品,這種生活據說已經持續了上百年。
而他們為何會與倩姐的仇人,陳道長為敵,這事就說來話長了。
原來有一段時間內,那個島上的居民全都變得無精打采,不過不是得了什麼傳染病,而是出海打魚的人,忽然量變得很小,打上來的魚也都是小魚,毫無行市,對於這個小島來說,這無疑是斷了財路。
基於這個情況,迷信的劉老大就找到了曾有一麵之緣的陳道長,並讓次幫忙去災保平安。由於報酬優厚,所以陳道長當時就答應了。
久居沿海城市的朋友們一定會知道,為了維持生態平衡,保護水生物的穩定繁殖和生長,每年都會有最少三個月的禁漁期。
而長期居住在海島上的漁民們信息落後,對此情況並不知情。在禁漁期打到大魚的方法其實很簡單,隻要把漁網在海裏的深度拉深就可以。陳道長解決這個問題簡直是手到擒來。
這事如果就此打住,那麼劉老大和陳道長一定會是好朋友,無奈陳道長這個人實在是太貪財,為了利益簡直不擇手段。
政府那時候對於禁漁期的巡邏工作,由於海警人員不足,因此並不是抓的特別嚴,因此就對外發布了消息,凡是舉報禁漁期捕魚者,賞金高達幾萬塊!
就為了這區區幾萬塊,陳道長直接就把劉老大給舉報了,整個島上的居民因為斷了經濟來源,差點在那一年被活活餓死。
當然他們一直不知道這是陳道長告的狀,隻是後來倩姐想到了這個辦法,把這個消息想方設法告訴了劉老大而已,這也就算倩姐和斌哥為什麼有那麼多天一直在外麵奔波的原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劉老大一聽這事也對陳道長恨之入骨,當場就跟倩姐表態聯手除掉陳老大,但是也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在淡季讓倩姐施法保證漁民的產量。
後麵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陳道長被活捉點了天燈,隻不過燒到一半的時候,倩姐實在看不下去,讓斌哥上前一刀割喉給了陳道長一個痛快。
倩姐並沒有因為大仇得報就沾沾自喜,因為麵前還有一個很大的難題,那就是如何解決劉老大提出的條件。
為這事我們被倩姐聚在一起開了個會。倩姐把情況大致介紹了一遍說:“大家集思廣益,想想辦法,這個事情如果解決的好,咱們會有一個很大的幫手,劉老大的實力大家也是清楚的。”
可這個問題對於我們這幾個剛剛進入算命行當的人來說實在是太難了。這道題對於我們來說簡直無解,因此大家都默不作聲。
忽然間我的腦子裏靈光一閃,由於我高中的時候學的是理科,所以對於地理知識還是有一些見解,就這麼點功夫,我的腦子裏忽然想到了兩個字:“洋流”。
這一刻,我忽然明白那個小島為什麼每年都會有魚量銳減的原因了。倩姐看著我鬆開的眉頭,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