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並不是他的目的,戚繼光知道,要想立於不敗之地,他必須要找到自己的陸炳,找到一個真正的靠山。
在戚繼光的靠山名單中,兩個人的名字最先被劃掉。第一個就是嚴嵩。因為他很清楚,胡宗憲是嚴黨分子,如果自己要繞過胡宗憲結交嚴嵩,必定死無葬身之地,更為重要的是,嚴老貪胃口很大,要請他吃飯,先要數數自己荷包裏有多少錢。
第二個是徐階,這個人也不能考慮。雖然戚繼光對他有好感,但畢竟在朝廷中,他處於下風,如果投靠此人,就等於與嚴嵩為敵,沒準兒會比徐大人死得更早。
兩位大哥被排除後,戚繼光開始繼續尋找。而種種跡象表明,當時的中央大學校長(國子監祭酒)是一個很厲害的人,將來必定前途遠大,於是他在自己的名單上記下了這個人——高拱。
他的眼光確實精準。然而不久之後,他就發現,這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夢想,因為這位高拱雖然官職不高,卻是一個十分孤傲囂張的人,而且此人還有個最大的特點——不收賄賂。
換句話說,這個人是針插不進,水潑不進,既不要錢,也不要女人。當然,高拱同誌絕對不是無欲則剛,他隻是將所有的欲望放在了一件事上——權力,他的最終目的是奪取帝國的最高統治權,而這是戚繼光絕對無法滿足的。
但天無絕人之路,就在戚繼光感到前途渺茫的時候,他意外地發現了另一個人,此人是高拱的副手,時任國子監司業,相當於中央大學副校長,為人深謀遠慮,極有發展前途。於是戚繼光的名單上又增加了一個名字,也是最後一個名字——張居正。
這就是後來那對黃金搭檔的起始。至於戚繼光如何與張居正交好,實在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戚繼光很會來事,而在某些方麵,張居正也不正。
戚繼光就這樣穩定了他的地位。事實證明,他是有遠見的,以至於後來胡宗憲完蛋,他依然屹立不倒數十年,這都歸功於他的交際工作。
交際是要錢的,而以戚繼光的級別待遇,即使借高利貸也不經用,所以閉著眼睛也能猜到,他有著除工資之外的經濟來源。
這就是戚繼光的另一麵,似乎很不得體,似乎見不得人,似乎應該受到譴責。但你應該知道,他鎮守東南之時,“百姓歡悅,倭寇喪膽”,千千萬萬人的生命因他而保全;他離職之時,“領將印三十餘年,家無餘田,惟集書數千卷而已”。他的所有收入,無論正當與否,都用於了交際,而他自己,是清白的。
在現實麵前,絕不妥協的楊繼盛是偉大的,因為他曆經磨難,堅持了自己的理想:舍身取義,報效國家。但妥協的戚繼光,同樣是偉大的,因為一個同樣崇高的理想。
嘉靖三十年,戚繼光駐守薊門,那年他二十四歲。作為一個年輕人,他並不安分,除了值班看書外,還喜歡到處亂逛,而事情正是發生在他閑逛的時候。
有一天,他外出遠行,路過一座寺廟,看見裏麵煙霧繚繞,便下馬進去看熱鬧,發現原來是有人在講長生之道。
嘉靖年間,長生之道十分盛行,因為皇帝大人喜歡,老百姓們自然也不甘落後,紛紛效仿。但他們沒有嘉靖同誌那樣的煉丹技術和原料,又想趕時髦,所以隻能一堆人聚在一起吹吹牛,實在比較無聊。
然而,正是在這個無聊的聚會上,戚繼光找到了自己的理想。
鑒於無法實踐,且吹牛不用上稅,大家開始積極講述自己的長生觀點,比如燒香拜佛、早上跑步、少吃多睡等。某些熱衷者趁機四處搭話,勸人煉丹修道,戚繼光也成為了他們的發展對象。麵對著這片烏煙瘴氣的混亂,戚繼光的忍耐終於到了極點,他站了起來,高聲說道:
“於長生之道,我也有所心得,願與諸位共享。”
於是現場肅靜下來,一個嘹亮的聲音響徹整座寺廟:
“鞠躬盡瘁,夕死無憾,此即長生之術!”
然後他走出寺門,在所有人詫異的眼光中騎馬揚長而去,一切都源自於此。之後他的所有舉動,都是為了實現這個偉大的理想。
戚繼光抗倭主要戰績
凱歌
在經營仕途的同時,戚繼光一刻也沒有放鬆過對倭寇的打擊,多次全殲敵軍,所謂“遇戚不得活”,實在是倭寇們的一致心聲。也正是由於他太過生猛,除了幾個愣頭青外,老牌倭寇們都不敢去浙江,連經過他的防區,都要繞很遠。
但倭寇們也得吃飯,戚繼光斷了他們的活路,他們隻好另找地方搶劫,而這個新的開工地點,就是福建。
於是從嘉靖四十年起,倭寇們大肆入侵福建,其擴張力和戰鬥力十分驚人,當地明軍不是對手,於是短短一年之間,北到福清,南到漳州,全部陷入敵手。
福建巡撫又扛不住了,隻能再次向朝廷上書,但這次不是告狀,而是請求胡宗憲支援,拉自己一把。
對此,嘉靖十分重視,他直接命令胡宗憲,火速派戚繼光前去馳援。另一場戰役的序幕就此拉開,所有人都看到了它的開始,卻沒人料到它的結局,胡宗憲和戚繼光也不例外。
在福建,戚繼光見到了前來迎接他的福建監軍副使汪道昆,麵對這位滿頭大汗、急得火燒眉毛的當地官員,戚繼光鎮定地問出了第一個問題:
“敵人在哪裏?”
而他得到的回答是:“到處都是!”
看完形勢圖後,戚繼光立刻意識到,這次麻煩大了。
由於當地缺少得力的將領,福建的倭患十分嚴重,幾十個人就敢開搶,而明軍對此束手無策,局勢幾乎完全失控。
這個爛攤子實在不好收拾,敵人不但多,而且分散,如果帶著手下四處追,打不死也得累死。
雖然形勢極其複雜,但戚繼光相信,解決問題的方法,必定就在這片混亂之中。經過長時間的思索,他終於找到了這把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