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人在生活之中看到這樣一個人,或者從別人口中聽說這樣一個人,定會心中鄙夷,口中嘲弄,然後選擇敬而遠之,更不要說與其成為朋友了。
但是有一個人,卻不離不棄,始終待管仲如一,這個人,就是鮑叔牙。為此,“管鮑之交”成為膾炙人口的佳話。
對於鮑叔牙的信任與理解,管仲曾做過總結:
“吾始困時,嚐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嚐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嚐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吾嚐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
這段話意思是說,我們一起行商坐賈時,我總是要多占一些利益,鮑叔牙不認為我貪,知道我貧窮。我行事有誤的時候,鮑叔牙不認為我愚笨,知道每個人都有時運不濟的時候。我數次出仕為官,卻屢屢被國君驅逐,鮑叔牙不認為我無能,知道我未遇明主,暫不逢時而已。我在戰場上逃跑的時候,鮑叔牙不認為我是膽小惜命,知道我有堂上老母需要照顧。我與召忽共同輔佐公子糾,公子糾敗亡後,召忽以死明誌,而我卻苟且獄中,鮑叔牙不認為我無恥,知道我是忍辱負重,寧願小節有虧,也要有一番大作為,然後名揚天下。
最後,管仲感歎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叔牙不離不棄、毫無怨言,是因為他對管仲足夠理解。很多人對我們投以嘲笑,報以質疑,是因為他們不理解我們,不理解我們的夢想,不理解我們為夢想付出的努力,也不理解我們為實現夢想而吃的苦。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別人的質疑而自我質疑,不能因為別人的嘲笑而失去自我。
接受別人的客觀批評而改變自己,是智慧;因為別人的嘲笑和質疑而心生動搖,是愚蠢。
相比於“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句話,“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更有道理。金子是會發光,但若是沒有開采挖掘之人,金子隻能埋於厚土之下,不見天日,不為人知。世間多是為功名利祿而奔忙的人,他們置身事外,觀望你的進取、你的努力、你的拚搏,他們有時間去質疑與嘲笑你,卻沒有耐心去理解你。當然,這無可厚非,畢竟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思想和立場,想要得到每個人的理解與認可,隻會失去最真實的自己和初心。
鳴人從小便被同村的人視作不祥的象征,飽受冷落,嚐盡苦楚,他有過迷茫、有過怨恨,傷心過、失落過,因為嘲笑和質疑而痛苦過,但是他卻從來沒有放棄過。
當你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踽踽獨行時,當你身邊盡是質疑與嘲笑時,你應該傾盡一切去堅持,而不是放棄。你隻需要做好自己,做一個為了夢想而跋涉的“千裏馬”。
成功,永遠是“證明自己”這道證明題最好的答案。
尋常人在生活之中看到這樣一個人,或者從別人口中聽說這樣一個人,定會心中鄙夷,口中嘲弄,然後選擇敬而遠之,更不要說與其成為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