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小說中提到如來是多寶道人被太上老君出函穀關化胡為佛而來,目的是分掉西方大興的氣運,為了爭奪氣運,所以將道教中的高徒化成佛入主小乘佛教,接引道人的大乘佛教為了維護自己的氣運,與小乘佛教合並,統稱佛教,原先是叫做西方教。
但是這種說法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封神演義中雖然有多寶西方拜釋迦這句話,拜字可以解釋成成為,比如拜官,拜將等,但是拜字解釋成成為的時候是隻能用在職位上,不能用在名字上,所以這種說法不通。
其實道家與佛家典籍中對佛陀前身的描述不一,存在很多差異。就隻說觀世音菩薩,道教中解釋的是元始天尊的十二金仙之一,原名慈航道人,封神之戰後加入西方教,成為西方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佛教中對其的解釋見《悲華經》。
按照《悲華經》的記載,在過去的時劫中,當阿彌陀佛仍然為轉輪聖王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即為此王的第一太子,名為“不眴”。
接引佛祖,又稱為南無寶幢光王佛。
行至一座亭台分主次坐好後,淩風右手一拂玉桌,一套茶具出現,茶具上流轉著一層瑩潤至極的光華,很顯然也是一件寶物!
準提見此心下歎息,不愧是獸皇,以後天靈寶做茶具。
虛空泛起一絲漣漪,一股神水懸浮在半空中,一朵火焰出現,落於神水下方,在火焰的加熱下,不一會兒水流便已經成為滾滾沸水。
沸水注入茶具內,裏麵零星躺著四五片茶葉,茶葉遇到沸水逐漸變軟,與此同時,一股濃鬱的清香緩緩出現,清香吸入肺中,化作一股清流緩緩滲入五髒六腑,四肢百骸。
“請!”
準提也不客氣,微微作勢端起麵前的茶杯,先是在鼻尖微微嗅下,感受那股清涼無比的茶香,送至嘴邊喝一口香茶,仔細回味一番,接著一口飲下杯中茶水。
茶壺自動飛起,為準提再次倒滿一杯香茶。
準提讚歎道:“不愧是天地間第一棵茶樹,清香無比,口齒留香,如今諸天世界在聖人的影響下,開始品嚐這茶,雖然比不了這第一棵茶樹所結之茶,倒也是上品。”
這話倒是不假,能被聖人看上眼的東西,怎麼可能出現平凡的東西?
淩風莞爾一笑,道:“道友客氣了,便觀這周天寰宇大千世界,能被我等看上眼的東西,又豈有平凡之物?這茶亦隻是閑暇之時的消遣之物,與太清之道頗為相符。”
眾所周知,太清道德天尊老子清靜無為,自從成就聖人以後更是如此,每日坐在八景宮中,不是煉丹便是悟道或者是品茶,襲襲青煙縈繞,丹爐一座,蒲團一個,拂塵一柄,香案一個,茶具一套。
宮燈一盞,簡單無華,處處透漏著大道至簡的道理,清靜無為,穩坐八景宮,這便是太清聖人的生活。
準提對這三清頗為忌憚不已,如今聽聞淩風提及太清聖人,不知其心中作何所想,亦是不敢輕易應承,聞言道:
“太清道友清靜無為,整日煉丹悟道,品嚐賞景,貧道心中羨慕不已啊!如若不是貧道座下沒有弟子能夠接掌大教,貧道卻也想學那太清聖人一般,逍遙於世,安享無量清福!”
淩風目光如炬看向準提,不知心中在想些什麼。
準提在淩風的目光下,卻是如坐針氈,好像那雙銀白之色的眼睛能夠洞穿自己的聖人心境,看穿自己心中所有的秘密。
這樣的結果讓準提很不舒服,大覺聖人既已證得天道,元神寄托虛空天道,天道不死,聖人不滅。故無災無劫,無垢無礙,除非無量量劫來臨,否則便是那掌控天道法則的不滅聖人,視萬物眾生如螻蟻的大覺金仙聖人!
如今在淩風的目光下,準提卻是感受到那股深邃如海,寬廣無邊的眼睛中,蘊含著自己無法抗拒的力量,就好像自己看向螻蟻一般的感覺,輕而易舉便可捏死對方。
準提惶恐了,雖說淩風讓諸天聖人忌憚不已,疑似為聖人之中的第一人。
不過這種猜測從來沒有讓諸聖去證實,隻是心中猜測而已,不過如今準提卻是暗暗想到,這獸皇的修為恐怕即便不是天道,但是卻也穩勝聖人!
緩緩的收回目光,淩風道:“不知道友此來,是否有事相詢?”
看到一直注視自己的目光離去,準提心中鬆了一口氣,覺得自己在那目光下有如麵對當初那驚鴻一瞥的天道一般!
天道!!!
準提驚惶了,對於洪荒聖人來講,天道是他們需要仰視的存在,麵對天道,諸天聖人卻是感覺自己是那螻蟻,特別是在當初紫霄宮內天道現身,以及當初淩風大戰天罰之眼的時候,天道那種冷漠無比,不蘊含絲毫感情的眼睛,讓諸天聖人震撼不已。
那種眼神,就好比聖人看向螻蟻一般,冷漠無比,冰冷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