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去收款的銷售人員都會聽到這樣的回答:“不是我們不給錢,實在是資金緊張,沒錢可給。給了你們錢,省了咱們兩家的事兒,我們真是心有餘力啊!”
這種話聽起來似乎合情合理,人情、事實擺在這兒了,要是再催似乎有些說不過去了。實際上不然,隻要你仔細推敲,作為打攻堅戰的準備,你很有希望取得突破性進展。
事實上,如果對方的話屬實,那麼,討債人應該考慮一下,在什麼地方可以幫助他,雙方協商解決債務上的問題,然而,很多時候,對方的話純粹是拖延債務的借口。因此,判斷其話是否屬實是關鍵,“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下麵我們看看別人是怎是怎樣巧妙的利用各種手腕,達到追討債務的效果的。
某農場向某棉紡廠提供價值為40萬元的優質棉花。雙方在合同中規定:由某農場負責棉花的運輸事宜,貨物運到之時立即支付50%的貨款即20萬元,3個月內再付清餘下的貨款即20萬元。不得違約,如若違約需支付一定的違約金。
可是付款的期限過了,雙方的20萬元欠款仍杳無音訊,雖數次函電催討,對方以無力償還為由拒付,農場現在急需大批流動資金購入生產資料,對方不還錢無異於雪上加霜,農場場長王某召開緊急會議,商量對策,最後決定起訴某棉紡廠。
某人民法院對此案受理審查,不久判決要求某棉紡廠立即歸還所有欠款和違約金。但棉紡廠仍然以無力還債為理由拒付。農場請求法院強製執行,法院派人調查了棉紡廠的銀行賬戶,上麵隻有2萬元餘額,法院要求銀行將這2萬元劃歸某農場。
某農場隻領到2萬元欠款,場長王某不甘心就這麼白白便宜了債務人,而且不相信棉紡廠真的還不了債,懷疑債務人有可能隱藏了財產。於是王場長派出得力助手公關部的老張負責調查此事。
老張受命在身,對此事做了精心策劃。先選了一些信得過的精明能幹的職工從事此事,每一個環節都仔細琢磨,以求沒有絲毫漏洞,具體工作都分派到個人包幹負責。
老張親自去與棉紡廠的一些負責人拉攏關係,收買內“線”;老張另派出一部分人分別跟蹤尾隨棉紡廠的廠長和財務人員。
花了一段時間調查後終於水落石出,各方麵反饋來的信息說明:某棉紡廠設有幾處秘密賬戶,分別在某工行、某農行、某建行,估計總額逾80萬元。
老張立即把這些情況和證據向法院反映,請求法院強製執行。法院繼續執行此事,要求某銀行將18萬元欠款和違約金劃歸某農場。
法院經過調查求證,得知證據確鑿,便依法執行。至此,20萬元欠款和違約金終於追討回來。
農場場長王某大喜,大大犒賞了老張和催債人員。
法律永遠是正當的討債行為,是可以有效利用的重要工具。在前麵的實例中,農場方麵利用各種人員做“間諜”,摸清了對方的底細,在法律的威嚴麵前,債務人不得不臣服,將欠款如數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