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蕊聽父母說完,低頭想了想,上前行禮,“阿瑪,依女兒看,不如順從皇祖母意思辦吧。畢竟,這是皇祖母最後的心願。”

十二不悅,嗬斥:“蕊兒!”

綿蕊抬頭,對上十二眼睛,“裕陵地宮,僅剩一處穴位了。我朝規矩,斷沒有皇帝健在,單獨為皇後單獨建陵的道理。難道,您想讓一國之母,跟皇貴妃擠在妃園陵裏嗎?”

“這——”

“如此一來,恐怕,一國之母,連個皇貴妃都不如了吧?”

嬌嬌看綿蕊說的悲涼,以為她舍不得祖母,站起來將女兒摟在懷裏,輕聲安撫。十二聽到心裏,恨不得仰天痛哭。看看大殿屋脊,明白此處乃是景陽宮,不可放肆。隻得長吸幾口氣,垂淚應允,“罷了,罷了。到時候,留下一把骨灰,放在奉先殿吧。”

綿蕊咬牙忍住眼淚,“阿瑪,您不必難過。祖母她——也是為了死後得以安寧。”

正說著,張月急忙出來稟告,“十二爺,主子娘娘醒了,叫大格格呢。”

十二聽了,急忙拉著綿蕊,推她進去,自己與嬌嬌守在門外。

舒倩眼前昏暗,聽見珠簾響動,知道綿蕊進來,衝著人影招招手,“坐吧。”

綿蕊行禮後,坐在床邊,伸手捋順皇後耳邊碎發,輕聲問:“為什麼要火葬?”

舒倩聽她這樣問,悄悄一笑,“跟那拉氏合葬,他——還不配!”

綿蕊聽完,怔了一怔,隨即笑了。“是啊,他不配!”倆人心照不宣,這件事,就這麼定了下來。

當晚,乾隆繼後烏拉那拉氏於睡夢中離世。

皇後駕崩,舉國致哀。乾隆想起皇後對子女慈愛,不分嫡庶,一視同仁,尤其是對幾個小的,臨終前,都還惦記著他們的婚事,怕國喪守孝,耽誤下來;自乾隆四十年來,對自己生活起居,也是小心恭順。雖然比不上孝賢皇後處事靈活,貴在持之以恒,有才有德。加之多年相伴,儲君之母,理應敬重。因此,表現的很是悲痛。

禍不單行,三日後,和親王薨。皇後頭七未過,容妃歿。接二連三辦喪事,乾隆更加悲痛。

他這一悲痛不要緊,滿朝文武嚇的半死。要知道,當年孝賢皇後崩,喪禮上,可是罵死了兩位皇子,處決了一幹禮部官員。這要是繼皇後這裏再出差錯,縱然沒有當年那股雷霆之勢,隻怕,也好不了多少。尤其是禮部滿漢尚書樂滿、紀曉嵐,禮部侍郎王傑、端方,一個個捏著一把汗。結果,壓力越大,錯誤率也跟著攀升。千小心萬在意,還是在皇後治表詔書中,將皇後姓氏,由烏拉那拉氏,寫錯成了烏拉納蘭氏。

乾隆看了,大怒,當即要將四人革職查辦。滿朝文武跪在禦前,心裏咯噔一聲,來了,開始了。有心寬的,還在暗自琢磨,這一回,該罵哪個皇子了?

哪知,不等乾隆出氣,皇子中早站出披麻戴孝的十二貝勒,跪地陳情,說母後在天之靈,一定不希望看到皇父為她生氣傷身。替禮部官員求情,懇請從輕發落。並稱,皇後火葬,沒有先例可循,禮部官員忙中出錯,是做兒子的悲痛太過,以至疏漏。願意代為承擔責任。

十二貝勒一麵哭,一麵說,直叫人看著哀傷,和珅帶著滿朝文武,跟著落淚。乾隆喟然坐下,叫劉墉、和珅上前,代為扶起十二貝勒,擺擺手,“罷了,既然十二貝勒為你們求情。此事就暫且擱置。往後,別叫朕再看到任何瑕疵!去吧!”

這件事,出乎意料抹平了。朝野上下,暗讚十二貝勒寬厚純孝。♀思♀兔♀網♀

事情傳到後宮,永璜媳婦、永璋媳婦齊齊看一眼和敬公主,隨即低頭流淚。若是當年孝賢皇後去時,和敬公主能說上一句話,隻怕,也輪不到自己青春守寡,夜夜空房。再想想十二貝勒夫妻倆寬厚隨和,皇後慈愛公允,對待子女從未有所偏頗,這次婆婆去了,往後日子,再也不能好生照看自家,心中更加難過。有她二人榜樣在先,其他皇子福晉、宗室誥命,愈發悲痛,也更加願意跟十二福晉說話。如此一來,十二福晉嬌嬌在命婦中,活動起來,更加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