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如此“自知”的老師
【哈佛心語】
在一番激烈抗爭之餘,當瀕臨絕望之際,倏然返回自我的人,即可認清自己和世界,進而改變自己的所有本質,超越自身和一切的痛苦,進入無比崇高、平靜、幸福的境界。
——叔本華
【故事殿堂】
一次,在哈佛大學某教授的課堂上,在讀到人必須有自知之明時,教授講述了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一位老師,常常教導他的學生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做人就要做一個自知的人。唯有自知,方能知人。有個學生在課堂上提問道:“請問老師,您是否知道您自己呢?”
“是呀,我是否知道我自己呢?”老師想,“嗯,我回去後一定要好好觀察、思考、了解一下我自己的個性,我自己的心靈。”
回到家裏,老師拿來一麵鏡子,仔細觀察自己的容貌、表情,然後再來分析自己的個性。首先,他看到了自己亮閃閃的禿頂。“嗯,不錯,莎士比亞就有個亮閃閃的禿頂。”他想。
他看到了自己的鷹鉤鼻。“嗯,英國大偵探福爾摩斯——世界級的聰明大師就有一個漂亮的鷹鉤鼻。”他想。
他看到自己的大長臉。“嗨,偉大的林肯總統就有一張大長臉。”他想。
他發現自己個子矮小。“哈哈,拿破侖個子矮小,我也同樣矮小。”他想。
他發現自己具有一雙大撇撇腳。“呀,卓別林就有一雙大撇撇腳!”他想。於是,他終於有了“自知’之明。
“古今中外名人、偉人、聰明人的特點集於我一身,我是一個不同於一般的人,我將前途無量。”第二天,他對他的學生說。
【智慧點睛】
如此“自知”,還不如“無知”為妙。
尼采曾經說過:“聰明的人隻要能認識自己,便什麼也不會失去。”正確認識自己,才能使自己充滿自信,才能使人生的航船不迷失方向。正確認識自己,才能正確確定人生的奮鬥目標。隻有有了正確的人生目標,並充滿自信,為之奮鬥終生,即使不成功,自己也會無怨無悔。
不能很好地認識自己的人,千萬別忘了上帝為我們準備了另外一麵鏡子,這麵鏡子就是“反躬自省”,它可以映射出落在心靈上的塵埃,提醒我們“時時勤拂拭”,使我們認識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