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曆史性的雄辯家”
【哈佛心語】
任何具有創造性的靈感,事實上也不能替代長期的工夫。
——羅丹
【故事殿堂】
世界上的雄辯家,有很多都是在最初被認為說話笨拙的人,狄裏斯就是其中一位。
狄裏斯生於公元382年,在西歐被稱為“曆史性的雄辯家”。據說,他的聲音很低,而呼吸很短促,口齒不清,旁人經常聽不懂他在說些什麼。
不過,他的知識非常淵博,因此他的想法也相當深奧,很擅長分析事理,幾乎無人能出其右。
當時,在狄裏斯的祖國首都雅典,存在很嚴重的政治紛爭,因此,能言善辯的人格外受青睞,一向能先提出時代潮流和趨勢的狄裏斯,認為自己缺乏說話技巧是很不適宜的。於是他做了一番充分的考慮,並且準備好演講的內容,從容走上了演講台。但是,很不幸的是他遭到了失敗。
原因就在於他那發出的低音和肺活量不足,口齒不清,以至於別人無法聽清楚他所說的話。但是,狄裏斯並不灰心,他反而比過去更努力,訓練自己的膽量和意誌力。
他每天都跑到海邊去,對著浪花拍打的岩石大聲喊叫,回家以後,又對著鏡子看自己說話時的嘴形,作發音練習,一直持續不輟。狄裏斯就是這樣努力了好幾年,直到他27歲時,終於再度走上台向眾人演講。
辛苦的努力總算有了成果。他這次盛大的演講,得到了許多的喝彩聲與掌聲,而狄裏斯的名氣,也就這樣傳開了。
【智慧點睛】
有誰不夢想著成功、榮譽,但是讓人遺憾的是總有元帥與士兵的區別。拿破侖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如何才能當上元帥呢?任何一位功成名就的人都知道,勤奮是通往榮耀之門的必經之路。
一些自詡聰明的人,最後竟然不如“大智若愚”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大。究其原因,小聰明的人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由於仗著自己的“小聰明”,不再努力,於是被那些“不大聰明”的人甩在了身後。
也總有一些眼紅他人機遇好的人,但別人的機遇果真全是靠走運得來的嗎?恐怕未必。有多少辛勤的汗水,就有多少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