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1 / 2)

識小錄

桐城姚瑩石甫著

音都統

唐鎮軍

觀將軍

許提督

王提督

音都統

葉爾羌辦事大臣副都統音公登額,字健齋,滿洲鑲黃旗人。初以侍衛討八卦教賊,收複滑縣有功,為宣化總兵,賜黃馬褂,花翎。嘉慶二十五年,調鎮台灣。舊製:台灣鎮道得奏事,台灣為掛印總兵,王命在焉,每決囚皆道至鎮署會鞫,行刑奏事列銜道居鎮後,決囚坐次如之。上元葉公為台道,以爭坐次不洽,又奏事由道主稿,他鎮武人不諳律例悉聽之。公則兼嫻吏事,在宣化日,奏稿皆自為之。至是閱道中稿,時有商改,遂為葉所銜。

道光元年,葉公方大用,陛見奏公有微詞,上猶念公功,第改鎮天津而已。四年,以副都統為葉爾羌辦事大臣。時西城承平久,喀什噶爾參讚大臣斌靜虐回部,回民怨之,潛奉故和卓木之孫張格爾謀作亂。上聞回疆不靖,使宗室永公為參讚,偵獲張格爾不得,切責之。永芹憂死,更以伊犁將軍慶公往,領隊大臣巴彥帶出卡逐張格爾不遇,圍別部回二百餘人殲之。回人大恐,張格爾遂自敖罕擁眾至安集延助之,諸城響應。和闐烏什二城同時陷,喀什噶爾被圍,葉爾羌守兵止五百人,懸絕無援。賊至,公督兵出戰,歿於軍。喀什噶爾亦陷,慶公被難。道光五年十一月也。

明年正月,奏至,上震怒。以大學士伊犁將軍長公為揚威將軍,陝甘總督楊公遇春、山東巡撫武公隆阿為參讚,提督楊公芳為前鋒,率大兵討之。三戰皆捷,遂複四城,張格爾遁走。上方詰責諸將,而張格爾複收餘燼,伯克誘之,詐以內應,除夜潛至卡倫,有備,不克入,將遁,楊芳與總兵胡超追獲之。西域平。大臣以公及慶公死事上聞,贈公都統,賜恤蔭襲如製。公二子,長海洪阿,為古城營遊擊;次哈當阿,尚幼,隨公在軍,城陷走失,逾年乃至大軍。上聞而憐之,命伊犁將軍德英阿護之以歸。

唐鎮軍

今漳州鎮總兵唐文淑,廣西柳州府馬平縣人。乾隆五十三年,從福貝子征林爽文至台灣。其後為四川守備,教匪亂,終始在軍中,曆功至鬆潘鎮總兵。失察將備交代錢糧事,降千總。逾五年,複為副將,遷四川建昌鎮。道光八年,改漳州,為餘言數十年兵事賊情如繪。嚐言福貝子在台灣平賊,後駐郡未行,民間賭博甚盛,徹夜街衢皆滿。貝子患之,遣遊擊往捕,竟為博徒拒傷。貝子怒,嚴責守令獲其人,斬以徇,而民間博如故。然後知習俗錮人;以貝子百勝之威,不能禁也。又言教匪亂時,從額經略為翼長;前後獲賊男女,有司訊供,由翼長過堂開單呈經略定罪。凡三等賊目以上淩遲,持械拒敵官兵者斬,被擄者釋遣。大約愚民被脅者眾,以嚐拒敵,經略悉誅之不赦。嚐乞請再三,經略曰:諸君皆欲為陰功耶?好生固天心,而劫數亦天意也。若輩從賊,即在劫中,誅之俾劫數速完,不亦可乎?複屢哀之,始下令從賊不及三月免死,遂多全活。然有曲為開諭而自甘就戳者不少;蓋為邪說所中,竟無術活之。是豈所謂劫中人乎!

又言在湖北獲一賊目,家固素封,而甘作賊。既誅已,其妻及妹自投。妻年二十餘,有殊色,自陳為某之妻,願就從死。公語以罪人不孥,將釋之。婦曰:身為賊人婦,夫死義不可生,不殺亦願以全屍死;但求送小姑見翁姑則感恩耳。問以既知大義,胡聽夫作賊?曰:固嚐諫之,不聽也。遣去再三不可,泣別其姑,投繯而死。姑十五歲,公使人送諸其家。如此婦者,亦可哀也。

觀將軍

荊州將軍觀公喜,本名觀音喜,後改今名,字吉蘭,陝西駐防,鑲白旗人。嚐從征大小金川及白蓮教匪,曆功,道光二年代音公登額鎮台灣。餘方被議罷。公以台人愛餘,引為兄弟交,數從問事;餘竭誠告之。上元葉公以台灣道再遷為閩撫,建言台灣戍兵驕悍費繁無用,請由台地召募。上命與總督議之。閩督慶公未議罷去。葉公兼督篆,檄公議改。公以問餘,餘言其不可,且為說以上。公善之,寢其事。未幾,葉公罷去,趙文恪來督閩浙軍,遂定議,仍如舊製。四年春,公以疾歸陝,五年起鎮真定。入覲,上猶問台灣戍兵事。公麵對製不可改,且陳召募之害甚悉。上嘉納。以公知兵,擢為杭州將軍。七年,移荊州。九年正月,入覲。數召見,寵待有加,賜紫禁城騎馬。四月,回鎮。尋病乞歸。八月卒。公曆戎行久,所至訓練士卒甚勤勵;而各營驕惰成習,皆憚公之嚴也。公每語人曰:某武人,守職惟知操兵養馬而已,不知其它。又以台灣戍兵事得自餘言,逢人輒稱述之。其讓善如此。數以書問餘所急。在台日嚐助餘以千金,代償官負;有古人之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