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接連收購了三十來家飯店,野豬肉的需求量,相當的恐怖,自己喂養的五百頭野豬,隻是杯水車薪而已。
要想滿足吉記的食材需求,張大膽必須擴大養殖規模,或者漲價。
現在吉記的菜品定價,已經算得上昂貴了,且又處於擴張的關鍵時期,漲價顯然不太可能。
因此,擴大養殖就成了唯一的辦法,可即便後山廣袤無邊,也得有足夠的野豬苗才行。
靈泉水雖然能使得野豬迅速成長,卻無法使之迅速受孕並生產,為了解決野豬苗的缺口,張大膽還得求助陳克明。
他借著配送改良藥劑的機會,再次找到了陳克明,將養殖缺口的事情,與他做了交流。
“張先生,不是我不肯多賣你野豬苗,實在是力有不逮啊!”陳克明解釋道。
張大膽此行,並非是向陳克明施壓,隻是想要與他共同商討對策而已。
“陳廠長,你誤會了!我不是要逼你多賣給我野豬苗!”張大膽連忙解釋道。
陳克明聞言,稍微楞了下,苦笑道:“我也沒想到野豬肉的需求量,會如此之大!”
“你跟省農科院的人,應該關係還不錯吧?”張大膽突然問道。
陳克明一臉茫然,腹誹道:“他問這個什麼意思?難道還在糾結馬教授的事情?”
張大膽見狀,連忙解釋道:“ 省農科院應該有種豬育種方麵的人才吧?”
“是不是可以請他們幫忙,提高一下母豬的繁殖率,使其多下豬仔。”
“這倒是個不錯的辦法,但肯定得投入一筆科研經費啊!”陳克明言道。
其實,要解決野豬肉缺口的問題,還可以從市場上,打量收購野豬。
但是那樣做的話,不但要受製於人,成本也會很高,再加上運輸等一係列的問題,根本不合算。
因而,張大膽更願意在科研上投入,自力更生才是一勞永逸之道。
“咱們可以一起出科研經費,然後資源共享,你看怎麼樣?”張大膽商議道。
改良藥劑的橫空出世,已經讓陳克明對野豬肉,有了極大的信心。
最近這些日子,吉記巨大的采購量,讓陳克明更加堅信了自己的判斷,野豬肉一定會引爆市場。
而養殖規模越大,賺得錢也就越多,張大膽的提議,可謂正中其下懷。
“那好,我聯係一下省農科院的朋友,看能不能請來專家!”陳克明當場表態道。
兩人又簡單地商議了下出資比例,陳克明便撥通了朋友的電話。
省農科院裏專家不少,但科研經費卻並不太多,再加上生豬育種,並不是什麼高大上的課題,相關專家的經費就更少了。
於是乎,省農科院的數位生豬育種專家,得知陳克明要建育種中心,爭先恐後地參與其中。
這些生豬育種專家,在短期內起不了什麼作用,但是在不遠的將來,卻為張大膽的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再加上接連收購了三十來家飯店,野豬肉的需求量,相當的恐怖,自己喂養的五百頭野豬,隻是杯水車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