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捉內鬼三試浣碧,避追兵湖中鬥劍(上)

作者有話要說:  由於整理思路花了比預計多的時間,《武俠二》讓大家久等了,鞠躬求原諒~~

溫宜險些中毒,這件事幾乎要被算在甄嬛頭上,幸得陵容提醒,甄嬛先一步摧毀了假的《毒典》殘頁,令華妃铩羽而歸。然而事件實在蹊蹺,攪得甄嬛幾日不得安寧,她表麵不動聲色,背地裏連日苦思,終是尋出了一絲端倪。

可是事件的明朗並沒能為甄嬛帶來解開謎團的喜悅,相反,她感到一絲恐懼襲上心頭。她又反複整理的自己的思路,企圖找出一點破綻,好推翻那個她不願意接受的推論。但回想起的細節越多,就越加印證了她的猜測。甄嬛閉目,心口一片寒涼。

果然是那個人背叛了她嗎?不,還隻是猜測而已,還不能確定是她!

甄嬛猛的睜開雙眼,她向來隻相信眼見的事實。稍微定了定心神,甄嬛便如平日一般,提了雙劍進院中習武。

初秋時節,黃葉紛飛間,甄嬛著了身藕荷色的薄緞勁裝,雙劍如電光劃開漫天落木。劍吟聲不絕。她身姿飄逸,在“楚宮腰”和“踏波行”兩種心法中切換自如。她自湖中飲宴之後,受玄淩嘉許,又新得了不少內功典籍。此時功力又增,與初入宮之時已不可同日而語。棠梨宮眾仆多是進宮不久的,何曾見過耍的如此精妙的雙劍,紛紛放下手中的活計,駐足觀劍。

流朱浣碧二人見甄嬛武學更上一層,也麵露喜色。大周朝向來武學高者得高位,甄嬛功力突飛猛進,隻怕不久又要晉位份了。

隻有入宮最長的槿汐,一直神色淡淡,無甚驚歎之色。甄嬛立刻明白,和純元皇後的雙劍相比,自己仍是望塵莫及。

一套劍舞畢,甄嬛借口汗浸濕了衫子,要換過衣服再耍,命眾人散了莫要耽誤。又朝槿汐不易察覺的使了個眼色,示意她跟著過來。槿汐何等精明的人物,立刻會意,待人散去後跟了上去。

浣碧和流朱本也隨人群一並散了,可還沒走出兩步。浣碧忽說身上不舒服,遂將手中事物交托給流朱,自己回房休息片刻。方入秋之際,天氣變化無常,人不舒服也不出奇,流朱未多加懷疑,又因手頭事多,草草詢問幾句便先做事去了。

等流朱轉身走了,浣碧仰頭張望,直到她的影子已經轉過牆角,又確信無他人在旁,才施展出“踏波行”輕功,無聲無息的接近甄嬛寢宮。她素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且這項本事不隻是針對書籍字畫,對天下武學也是一般效果。不足之處在於,如果是武學,則時效有限。甄嬛方使過這套“踏波行”,所以浣碧現下施展,如自己的功夫一般運用自如。

甄嬛心思細膩,浣碧不敢靠的太近,她內力不深,也不能離的太遠,隻好躲在窗邊的柱子後麵。此時已是傍晚,甄嬛房內點了蠟燭,浣碧微微探了點身子,隻見窗紙上映了兩個人影出來。房內隱隱有人對話的聲音,但非常小。浣碧運起全部的內力,凝神細聽,才勉強能見。但有些字句仍不十分清楚,浣碧隻能從二人零散的對話中加以推測,大意是甄嬛事先要槿汐將那張殘頁夾在布匹中交給了陵容,才免遭華妃嫁禍。且她現在懷疑棠梨宮中有內鬼,欲施計調查。浣碧沒能聽到甄嬛的全計劃,隻聽見“眉莊”“華妃”“假扮宮女”幾個詞,正欲將之串聯,一下子聽見槿汐要告退的言辭,窗紙上其中一個影子也漸漸由小變大。浣碧嚇了一跳,盤算“踏波行”還有時效,幾個起落掠過簷下,出了甄嬛寢宮的範圍。

她剛走,甄嬛寢室的門“吱呀”就開了,但走出門的人卻不是槿汐,而是甄嬛。她神情冷峻,恨恨盯著浣碧遠去的背影。槿汐這時從屋頂上飛身而下,附在甄嬛耳邊道:“果然如小主所料,偷聽之人正是浣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