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雖然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但他並沒有被眼前的難題打倒,反而激起了他強烈的鬥誌——勢必要把這道難題解出來。就這樣,他又重新拿起了圓規和直尺,繼續在草稿紙上一邊思索一邊不停地畫,並不斷嚐試用一些超常規的思路與方法尋找答案。終於,就在窗口露出了第一縷陽光的時候,高斯找到了答案,攻克了這道難題。
第二天,高斯把習題和答案一並交給導師。導師接過來一看,用懷疑的眼神和顫抖的聲音,問道:“這是你自己做出來的嗎?”青年高斯不解地看著老師,回答道:“是我自己做的,不過我用了整整一個晚上才做出來,我覺得辜負了老師您對我的栽培。”聽到這裏,導師請他坐下,取出圓規和直尺,在課桌上重新拿了一張紙,讓他再重新畫那個正十七邊形。高斯沒有說謊,很快畫出了一個,導師激動地對高斯說道:“孩子,你知道嗎?你解開了一個兩千多年來的數學懸案!偉大的阿基米德和牛頓都沒有完成的難題,你居然想了一個晚上就解答出來了,你真的是一個天才!”原來導師留作業的那天,不小心把寫有這道題目的紙交給了高斯。
多年後,每當高斯回憶起這一幕,經常會說:“如果那天導師告訴我,那是一道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數學難題,我想我可能永遠無法把它解出來,因為從心理上來說,我會害怕。”
高斯解這道難題的時候,僅僅把它當作了一道一般的數學題來解答,因此他沒有恐懼,沒有過多地去懷疑自己,反而充滿鬥誌,用了一個晚上就解出來了。當他獲知真相的時候,自己都大吃一驚。
通常情況下,大部分人的自卑感是這樣形成的:小時候,要依靠父母的扶持並依賴父母的哺育,在父母麵前是渺小的,父母同樣也認為孩子是弱小的。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在孩子幼小心靈的潛意識裏自然而然地就有了一種自卑情緒。但是如果長期陷於自卑中,就會出現壓抑自我、消磨意誌、軟化信念、畏縮不前、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等情緒,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心理障礙。所以,建立自信是每個青少年在成長路上必須跨越的一關。
曾經擔任西點軍校校長的麥克阿瑟將軍說:“有自信就年輕,畏懼就年老。”其實,每個人都不能離開自信,它是生命中的指路明燈,是引導人有走向勝利的階梯。一般而言,自信心強的人適應能力較強,缺乏自信的人適應能力較弱。
曾經有人做過這樣一個調查;你認為自己最難解決的私人問題是什麼?600名大學生中,75%的人在答案上選擇了“信心不足“這個選項。信心不足的人,也會使其情商低下。
提升情商箴言
人與人之間本來隻有很小的差異,但這種很小的差異卻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別。很小的差別就是其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而巨大的差別就是成功與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