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節(1 / 3)

“微臣聽旨。”太史令蔣占恭應。

“立即親往勘驗,明親王同行督促,務必即時報與朕知。”

翌日早朝,太史令首啟奏報:“微臣昨日勘驗實地,並於夜間觀望天象,天府、天相雙星異亮,隱有欺奪紫微光芒之勢。是而,微臣愚見,西山崩石不啻天警,是凶非吉,抑惑上蒼提醒吾皇近日慎行大興土木、勞師動眾諸事。”

“天府乃南鬥主星,取卦為坤……”兆惠帝沉思多時,“退朝,三省長官禦書房見駕。”

禦書房。

地龍與紫銅炭爐中的雙重炙烤下,禦書房內暖意融融,含笑花淡淡的香氣充溢其中,仿似無處不在。君臣各自在太監侍奉下卸了外氅,賞茶賜座。

“有關天象之說,三卿如何看待?”兆惠帝問。

“微臣才學薄陋,對天文天象僅是略通皮毛。惟知天府在坤位,司任脈,有陰貴人之譽,或者是說我朝出現了貴人?”魏藉道。

“微臣對天文一脈由來也是知之甚淺,不敢妄自揣測天意,有諺雲‘逢府看相,逢相看府’,天府與天相互為表裏,雙星共盛或屬平常。”司勤學道。

“蔣太史乃我朝天文大家,其窺測天機預知吉凶之術少有人及,皇上還須納其諫言,近日暫止各項大興土木勞師動眾之事方可。”胥允執道。

司勤學恍然悟道:“近日大事,莫過封後大典,莫非上蒼示警為此?”

魏藉睨掃對方一眼:“封後大典舉行日期乃太史局勘定下的黃道吉日,與天警何幹?”

“話不是這麼說,魏相。”司勤學截然回之,“太史局諸人縱然才學過人,也是禸體凡胎,預得了十步內光景,難悉百步外天機,幸在天佑我大燕皇朝,崩石示警,令我等懸崖勒馬有何不可?”

“麗妃娘娘賢德良淑,問鼎後位乃百官共舉。如今大典舉行在即,卻中途告止,豈不令天下子民疑我皇朝廟堂兒戲國母之位?”

“司某何曾質疑過麗妃娘娘的品德?天意難測,示警下方,或指時機不宜,或指氣候不適,個中因由豈是你我這凡夫俗子能夠參得透的?魏大人也不必焦急,麗妃娘娘無論資曆、品識還是容貌、性情,皆是皇後不二人選,早晚必問鼎後位。”

“司大人此話仿佛暗指魏某是為一己之私?”

“魏大人誤會……”

“兩位大人暫且鳴鑼收兵。”胥允執淡然提醒,“天警之事非同小可,立後大典近在隔日,還須做出決斷。”

“皇上。”司勤學起立伏身,“微臣請命暫止封後大典,以應上蒼示警!”

兆惠帝蹙眉忖思。

“天警之說本屬子虛烏有,而如今大典各項事宜俱已籌備完畢,倘若倉促中止,徒費國貲民力姑且不說,且不免招人詬病,引得眾說紛紜。”多年夢想近在咫尺,魏大人焉肯功虧一簣?

兆惠帝頷首:“魏相的擔憂不無道理。”

胥允執揚眉,淡道:“臣民們之所以猜測紛紛,無非上方欲蓋彌彰,此次中止大典是為上應天警,旨在捍衛國運,維護蒼生,無不可對人言,詔告天下,磊落無欺,何須擔憂攸攸之口?”

“明親王也認為大典該止?”

“暫時停下罷了,待天警消退,重擇黃道吉日,再行封誥不遲。”

“如此說來倒也穩妥。”兆惠帝喟然,“隻是委屈麗妃了。”

大勢已去,魏藉心下雖惱恨異常,仍笑顏相應:“麗妃娘娘素來賢德,必能體諒聖上難處。”

“話雖如此,朕仍覺對她不住,魏相還須從旁多多開解勸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