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振文告訴盧可,華漢帝國是公元元年成立。帝國的締造者鄭鈺銘和楚朝輝兩位聖人隻執掌帝國政權十年就離開朝政,回帝國文化發祥地銘輝山穀著書育才。公元三十七年,兩聖帶著一千多名追隨者乘坐五條大船離開了銘輝山穀,從此一去不複返。帝國百姓都猜測二聖是回了百慕國。

帝國在二聖離開後,經濟文化一直高速發展,帝國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人口越來越多。三百多年後,人口增長過度的帝國爆發了經濟危機,這時帝國王室出了一個叛逆。叛逆夥同一股王庭勢力,控製了軍權,陰謀篡位,殺死了正統的儲君,自立為帝,廢除帝國行政體係,實行君主專/製。

帝國一直堅持五年至八年的義務教育,百姓基本個個有文化。等人們明白君主專/製對人民和國家的危害後,帝國百姓開始起義反抗。

“那是黑暗的五十年啊!”薑振文痛心。“因為沒有一個中心領袖,帝國四分五裂,各自為戰,人口減少了六分之一,附屬國紛紛脫離,百姓生活一落千丈,直到最後出現了人民黨。”

“人民黨?”盧可又聽到一個新名詞。這時候的歐洲才剛剛從奴隸社會轉變為封建社會。

“是的,是蔚山人建立的一個政黨,主旨就是重現帝國榮耀,實現二聖預言。”薑振文說到人民黨一臉欣慰,薑振文自己就是黨員。

人民黨的成立很好笑,是依托一個盜墓賊建立。盜墓賊盜了一座蔚山墳墓,墳墓主人的隨葬品不是金銀珠寶,而是大批書籍。盜墓賊以為書籍沒用,就撒落在墳墓周圍。書籍被蔚山一位有誌之士發現,認出書籍是由二聖親筆所撰寫。帝國王室叛逆者雖然為了自己統治需要,燒毀大批書籍,卻沒有敢銷毀蔚山各地二聖有關的題字和舊跡,蔚山人認識鄭鈺銘和楚朝輝的筆跡。

在書籍中,有鄭鈺銘和楚朝輝對帝國未來的暢想,有對帝國以後出現個人小團夥專/製的擔憂,書籍末尾,有鄭鈺銘對帝國百姓的期望,期望帝國人民利益受到侵犯時,能自己組織起來反抗,成立人民為主體的專政國家。

有誌之士讀後感悟,成立了人民政黨,提出了人民政黨為人民的口號。口號一出,各地百姓文人工商業人士紛紛響應,凝聚在這位有誌之士身邊,曆時九年,推翻了君主專政,重建了華漢帝國。重建的華漢帝國沒有再施行君主立憲,而是改成人民民主專政製。

那位有識之士是帝國大帝笙時代的地方大員符疇和楊賀後人。吳國沒有做霸主前,符疇是唐地人,楊賀是魯地人,兩人同到吳國王都康城追求新文化,是同窗,友情深厚。符楊兩人參加提拔考試成績優異,被派到地方當地方官,後各自成家,兒女長大又結親。符疇、楊賀聯姻這一脈子孫在雙方父母逝世後,遷居蔚山南埠。

至於被盜出二聖真跡的墳墓主人,後來考證出是二聖總管黃壯的重孫之墓。這也很好解釋了會有二聖親筆手跡隨身陪葬的原因。

盧可對帝國曆史聽得如此如醉,還沒有看到帝國一眼,盧可已經深深迷戀上了這個國家,華漢帝國的一切都吸引著這個十七歲年輕人。

“為什麼現在帝國人口比以前多,帝國沒有如兩百年前那樣爆發危機?”盧可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如今帝國人口早在八十年前就已經達到君主複辟前數量,現在人口比經濟危機時多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