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雷澤歸妹(十四)(1 / 3)

譯文:道路遙遠又難行,旅客住宿多後悔,一幫頑徒在相聚,讓我感到害怕和厭惡。

《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譯文:艮,抑止之意,該止的時候就止,該行的時候就行。不管行還是止,都要適當而不喪失時機,如此抑止的道理自然光輝燦爛。動靜不失其時,不僅指靜止,也指行動。

止於止是止,止於行也是止。止與行是對立,也是統一。時止則止,時行則行,這是止與行之間的辯證關係。堅持不懈地幹一件事,就是止於行的止。

堅持,自我控製這是止於止,即抑止停止。無論行動還是抑止,都要切合時宜,抑止為宜則止,行動為宜則行。時機是決定性的因素,把握住時,也就把握了抑止之道。這樣艮止的道理就會被發揚光大而變得光輝燦爛。

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不論做什麼事情,什麼時候該行動,什麼時候又該抑止,就會前途光明。

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

譯文:艮就是抑止,卦中六爻上下兩爻相互敵對,不相交往,各止於斯民。因此看不見自身,行走在庭院中也兩兩相背,看不見整個人,沒有咎害。

背是人體中唯一止而不動而自身看不見的部位,這是最為理想的抑止之處。艮卦上下兩體都在二陰在下,一陽在上,陰陽各止其所,安然不動,是相背不見之象。

一與四爻,二與五爻,三與六爻,均不相交應,不相應,謂之敵應。故《彖傳》說:“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正像《卦辭》中的“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譯文:所謂兼山,就是指兩山並立。艮卦上下艮均為山之象,如兩山相重並立,兩山對峙,不可能有任何往來,各在各的位置上互不幹涉,有抑止之象。

君子觀此象,悟思行事要適得其位,所思所慮,也要不越本位,思所當思,慮所當慮。

抑止要適當其位,思慮要切合時宜,不能超越本位,以免放縱。思安所止,不出其位,各有其所,則止而安。兩山並立,各止其所,不相往來。君子因此所思所慮,抑止適得其位,不越本位,當行而止,則止而安。

六爻辭: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爻辭譯文:初六在下位,相當於人的腳趾,腳趾停止,人不會走,所以無災難,持久堅持正道必利。欲止其心,先止其身,欲止其身,先止其趾。抑止於始,不違失正道,才永保無咎。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爻辭譯文:腓,為腿肚子,六二下卦中位,柔順中正。而九三剛爻剛位,六二要拯救九三又無力量,隻得勉強追隨,當然心中不快。抑製腿肚運動,無法舉步向上承應跟隨,更沒能力拯救別人,反而受製於人,迫於無奈,委曲求全,心中不快。

譯文:道路遙遠又難行,旅客住宿多後悔,一幫頑徒在相聚,讓我感到害怕和厭惡。

《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譯文:艮,抑止之意,該止的時候就止,該行的時候就行。不管行還是止,都要適當而不喪失時機,如此抑止的道理自然光輝燦爛。動靜不失其時,不僅指靜止,也指行動。

止於止是止,止於行也是止。止與行是對立,也是統一。時止則止,時行則行,這是止與行之間的辯證關係。堅持不懈地幹一件事,就是止於行的止。

堅持,自我控製這是止於止,即抑止停止。無論行動還是抑止,都要切合時宜,抑止為宜則止,行動為宜則行。時機是決定性的因素,把握住時,也就把握了抑止之道。這樣艮止的道理就會被發揚光大而變得光輝燦爛。

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不論做什麼事情,什麼時候該行動,什麼時候又該抑止,就會前途光明。

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

譯文:艮就是抑止,卦中六爻上下兩爻相互敵對,不相交往,各止於斯民。因此看不見自身,行走在庭院中也兩兩相背,看不見整個人,沒有咎害。

背是人體中唯一止而不動而自身看不見的部位,這是最為理想的抑止之處。艮卦上下兩體都在二陰在下,一陽在上,陰陽各止其所,安然不動,是相背不見之象。

一與四爻,二與五爻,三與六爻,均不相交應,不相應,謂之敵應。故《彖傳》說:“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正像《卦辭》中的“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譯文:所謂兼山,就是指兩山並立。艮卦上下艮均為山之象,如兩山相重並立,兩山對峙,不可能有任何往來,各在各的位置上互不幹涉,有抑止之象。

君子觀此象,悟思行事要適得其位,所思所慮,也要不越本位,思所當思,慮所當慮。

抑止要適當其位,思慮要切合時宜,不能超越本位,以免放縱。思安所止,不出其位,各有其所,則止而安。兩山並立,各止其所,不相往來。君子因此所思所慮,抑止適得其位,不越本位,當行而止,則止而安。

六爻辭: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爻辭譯文:初六在下位,相當於人的腳趾,腳趾停止,人不會走,所以無災難,持久堅持正道必利。欲止其心,先止其身,欲止其身,先止其趾。抑止於始,不違失正道,才永保無咎。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爻辭譯文:腓,為腿肚子,六二下卦中位,柔順中正。而九三剛爻剛位,六二要拯救九三又無力量,隻得勉強追隨,當然心中不快。抑製腿肚運動,無法舉步向上承應跟隨,更沒能力拯救別人,反而受製於人,迫於無奈,委曲求全,心中不快。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熏心。

《象》曰:艮其限,厲熏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