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25:慶典紀念法事、祈福祛災法事、普濟法事的撰寫,主要參閱以下論著:

《太古正音琴譜》(原注:即釋之普庵咒),張憲翼撰輯,明萬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5段,分段有小標題,有詞。《理性元雅》(原注:此乃普庵咒),張廷玉撰輯,明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佛號、起咒三、佛尾),有旁注,有詞。《樂仙琴譜》(作釋談章),汪善吾撰輯,明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

《陶氏琴譜》(作悉曇章),陶鴻逵撰輯,(明代)。不分段,有

詞。

《三教同聲》(作釋談章),張德新撰輯,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

《琴學心聲》(作釋談章),莊臻鳳撰輯,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商音,21段,有詞。

《德音堂琴譜》(兩譜,一、釋談章,二、普庵咒),郭裕齋傳、吳之振輯,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商音,21段,有詞。《治心齋琴學練要》(作釋曇章),王善撰輯,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征音,三回,22段。

《藍田館琴譜》(作普庵咒),李光爽撰輯,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商音,(佛頭、起咒、三回、十八轉、佛尾),21段。

《研露樓琴譜》(兩譜,一、釋談章,二、普庵咒),崔應階撰輯,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商音,21段,有詞。

《自遠堂琴譜》(兩譜,一、釋談章,二、普庵咒),吳燈撰輯,清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釋)征音,21段;(普)征音,13段。

《琴學入門》(作普庵咒),張鶴撰輯,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中呂均,征音,21段。

《天聞閣琴譜》(作普庵咒,注:即釋談章),唐彝銘撰輯,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商音,21段。

《琴學初津》,陳世驥撰輯,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征音,22段。

《鬆風閣琴譜》(作釋談),程雄撰輯,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商音,21段(佛頭、起咒、三回、十八轉、佛尾),韓石耕譜。

《琴瑟譜》(作仙曲),程雄撰輯,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21段,無詞,韓石耕譜。

《琴譜析微》(兩譜,一、釋談章,二、普庵咒),魯鼐撰輯,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商音,21段,有詞。

《寥懷堂琴譜》(兩譜,一、釋談章,二、普庵咒),雲誌髙撰輯,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商音,21段,第8段下注“今刪不彈”。

《五知齋琴譜》(兩譜,一、釋談章,二、普庵咒),徐琪撰輯,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釋)商音,21段,韓石耕原稿,莊蝶庵譜,有詞;(普)商音,13段(參合改成,不用頭尾、三回、九轉),有詞。

注25:慶典紀念法事、祈福祛災法事、普濟法事的撰寫,主要參閱以下論著:

《太古正音琴譜》(原注:即釋之普庵咒),張憲翼撰輯,明萬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5段,分段有小標題,有詞。《理性元雅》(原注:此乃普庵咒),張廷玉撰輯,明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佛號、起咒三、佛尾),有旁注,有詞。《樂仙琴譜》(作釋談章),汪善吾撰輯,明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

《陶氏琴譜》(作悉曇章),陶鴻逵撰輯,(明代)。不分段,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