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桃花落,生別離(3 / 3)

蛟龍痛苦地長聲嘶吼,龍頭向後仰去,一雙龍目卻凝視著西方,緩緩流出了兩行晶瑩的靈淚。

赤宸也感覺到西邊有異,更驚詫於軒轅王的反應,分神看向西方,看到明亮的彩光環繞中一隻銀鳳在西邊的天空翱翔,光芒漸漸黯淡,就好似銀鳳在慢慢死去。

赤宸知道肯定是軒轅國有重要的事情發生了,卻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忽而聽到地上有人悲叫:“王後仙去了!”

赤宸一愣,阿珩的娘親死了?

軒轅王麵色漠然,好似在全力對抗赤宸,沒有任何反應,內心卻翻江倒海。

幾千年了,每一次戰役,在形勢最危急的時刻,他總能在回頭間看到那襲銀色的鎧甲,每一次都化險為夷。這一次,他回頭時,沒有看到她的銀色鎧甲,而是看到了她的死亡。

他應該如釋重負的,難道他不是早就想擺脫她了嗎?

自從軒轅建國後,隨著軒轅國力穩定,他厭倦了聽那些開國臣子動輒說“隻怕王後不會同意”;厭倦了各族的人在背後議論他借助一個女人才成就大業;厭倦了忍受她針鋒相對的剛強、鋒芒畢露的聰慧……他以為自己一直對她無情,他娶她是為了成就他的雄心壯誌,隻是看在她曾幫助過他,把朝雲殿賜給她住。可是,當他看到銀鳳死去,一刹那間突然意識到。從今後,無論多少次回頭,都再不會有一襲銀甲奔襲而來,與他並肩而戰,同生共死。龍目中不受控製地流下了淚,靈力彙聚的金色淚珠,來無影,去無蹤,他自己都不明白這是為了什麼。

他早知道她命不久矣,他應該如釋重負的……

因為赤宸和軒轅王兩人的靈力衝擊,天空中陰雲密布,風雨大作,又是打雷又是閃電。猛虎緊緊咬著蛟龍的七寸要害,不論它如何掙紮翻滾,都不鬆口。蛟龍的身子漸漸萎縮,站在重明鳥背上的軒轅王臉色煞白,身子搖搖欲墜。

隻要再一擊,軒轅王就會斃命。赤宸眼前忽然閃過阿珩悲傷欲絕的臉,心中一痛,刀勢立變,猛虎放開了蛟龍,蛟龍立即逃遁,猛虎張開血盆大口,一口咬下,蛟龍的身子被咬成了兩截。

軒轅王手中的金槍斷成了兩截,幾口鮮血噴出,身子從重明鳥背上栽了下去。

赤宸雙手各拿一截金槍,用力擲出去,兩截金槍插入山頭,化作了兩截蠟燭一樣的山峰,麵對著阪泉城,遙遙好似祭拜。

“榆襄,這是我送給你的忌辰禮!”赤宸大聲喝道。

在赤宸的大喝聲中,神農士兵血氣陡增,軒轅卻兵敗如山倒。風伯和雨師率領著神族士兵左右配合,魑、魅、魍、魎帶領著人族士兵追擊,一共斬殺了將近五萬名軒轅族士兵。尹朱和象林拚盡全力抵擋著風伯和雨師的追殺,卻因為濟河攔道,根本沒有辦法帶領士兵渡河逃入軒轅境內,眼看著就要全軍覆沒,一條青龍遊了過來,頭尾搭在濟河兩岸,寬闊的背脊就像是一條青色的大橋,青龍對象林說:“從我身上過河。”

竟是一直下落不明的應龍,象林顧不上道謝,背著重傷昏迷的軒轅王,匆匆帶著剩下的士兵過河,尹朱領著其餘神族戰士斷後。

雨師雖然控雨之能無人能敵,可在水族之王的龍身前,卻一點辦法沒有,無論他掀起多麼大的風浪,應龍都有辦法擋去。

因為應龍的突然現身,軒轅族才活下了一萬多名戰士。此次阪泉戰役,軒轅族可以說是慘敗。

阪泉城內歡聲笑語震天,眾人都開壇狂飲,慶賀大戰勝利。

赤宸獨自一人站在城頭,眺望著西邊。

雨師和風伯扶著彼此,踉踉蹌蹌地走上城樓,風伯問赤宸:“你這是什麼表情?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我們打輸了。”

雨師喝得七八分醉了,醉問道:“我到現在還搞不清楚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明明我們已經山窮水盡,說句實話,我都以為肯定要輸了,可現在竟然坐在了阪泉城裏喝酒。”

赤宸對雨師說:“正好,我給你引見一位將軍,荊天!”

一個足有一丈高的大漢走了過來,赤宸說:“這位就是我們的糧草大將軍,因為一直在後方,所以你們一直沒機會見麵。”

荊天對赤宸說:“我實在受不了你了,索性這次自己押送糧草過來一趟,當麵問清楚,你究竟想做什麼?我們都知道阪泉一戰事關神農生死,我們後方的人寧可不吃,都把糧草省著,你卻一時讓我少送,一時讓我遲送,這次明明我已經設法從塗山氏借到了糧草,你卻通知我暫時把糧草都藏起來。”

雨師失聲驚問:“我們有糧草?”

荊天哼了一聲:“我們國是破了,土地和人還在,隻要軒轅族的人不來搗亂,該種的種,該收的收,糧草仍有一些,這次知道阪泉戰役不能失敗,我們每天隻吃一頓飯,把糧草節省下來,全部送到戰場。我又去求了四世家中最富有的塗山氏,神農王對他們的主母曾有活命之恩,塗山氏送了我們一些糧草作為回報,將來如何不敢保證,可眼下,我仍不會讓士兵餓著。”

雨師和風伯都盯著赤宸,雨師不解地問:“你為什麼不讓戰士們吃飽肚子?”

荊天憤怒地說:“要不是神農王當年一再叮囑過我一定要聽你的,我早來找你麻煩了。”

赤宸知道荊天是個直脾氣,耐心解釋道:“軒轅王作戰不是以勇猛聞名,而是以謀略著稱,他非常珍惜兵力,務求萬事俱備,一擊而破,上一次的阪泉之站就是典型。

“這一次,軒轅王若和我們硬打,隻是五五分的局麵,我們兩敗俱傷,高辛就會得利,軒轅王絕不想如此。所以,他利用軒轅軍隊的充足供給,消耗到我們精疲力竭時,再一舉拿下,這是第一策。一般的主帥謀劃到這一步也許就滿意了,可軒轅王非常小心,他又派士兵挖了地道,前後夾擊,這是第二策。此時已經穩操勝券,軒轅王卻仍不滿意,又調遣神族在阪泉山穀設置陣勢,務求沒有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