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文/學/城/首/發, 請來晉/江支持作者 綠袖奇怪地看了她一眼。她還是第一次看到翠縷這麼諂媚呢。不, 準確地說, 是第一次對少夫人這麼諂媚。
宜生已經抬腳進了譚氏所在的屋子。
綠袖顧不上多想,趕忙跟了上去。
到得門口,綠袖卻被攔住,“夫人隻讓少夫人進去。”翠縷的下巴抬的高高的, 像隻打鳴的公雞。
綠袖瞪了眼正要說什麼, 宜生擺擺手製止,一掀簾子,徑自進了內室。翠縷跟著進去, 綠袖跺跺腳,還是留在了外麵。
屋裏的人有點少。
譚氏,外加沈承宣, 別的一個人都沒有。
這可不符合譚氏的做派。往常每次見兒媳,譚氏可都是被左右擁簇著的, 眾星捧月, 她就是被捧著的那輪月。
“宜生。”沈承宣先開了口, 聲音裏有一絲討好, “你別生氣,今日這事兒我是真不知道, 若是我知道, 萬萬不會讓她就這麼鬧上門來。”
譚氏抬起手, 示意沈承宣別再說話, 她努力放柔了臉色, “今日都是我的不對。”
宜生對沈承宣的話沒有任何反應,卻看了譚氏一眼。
譚氏有些不自在——自然是不自在的,向人服軟認錯,且還是向自己的兒媳,這對她來說,簡直是破天荒的事兒了。
然而,想到書房裏沈問知說的那些話,譚氏還是柔聲說道:“過去的事兒都過去了,都是伯府的血脈,今後都是一家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齊心協力才是正道。不管是誰,一出了這個府,人家看的都是伯府的臉麵,伯府不好看,府裏的人誰又能好看?”
“娘,”宜生打斷了譚氏,“您有話直說,說多了,我聽不懂。”
譚氏隻覺胸口一悶,幾乎控製不住臉色,但看了看身旁的沈承宣,還是控製住了自己,不過,竭力放柔的臉色卻是消失了。
她硬邦邦地道:“過些天就是七月整十歲的生辰,我的意思是請些京裏交好的夫人小姐,好好為七月過個生日。”
“這不好吧,七月人小,以往也沒做過生日,再說又是中元節,日子不好,還是不要興師動眾了。”宜生斂眉低首。
譚氏幾乎氣了個仰倒。
這話聽著很熟悉,因為這本就是譚氏以往的說辭。
但想到有所求,譚氏還是按下怒氣,甚至還揚起了笑。
“以往是以往,”她語重心長地道,“如今可不同的,如今,七月都十歲了。”
宜生靜靜地看著她。
“十歲也不是孩子了。”譚氏悠悠地道,“十歲啊,都可以尋摸婚事了,何況七月這孩子又是那麼個情況,更該早點——”
“砰!”
“啊!”
翠縷遞到宜生手中的茶盞砰然落地,碎瓷和茶水瞬間在地麵綻開,翠縷的驚叫聲和茶盞落地聲同時響起。
“翠縷姑娘在娘跟前那麼久,怎麼還毛手毛腳的呢?”宜生拿帕子擦了擦濺到身上的幾滴茶水,淡淡地道。
翠縷瞪大眼睛,“我——”
“翠縷!”譚氏的嗬斥聲打斷了翠縷,“還不下去!沒我吩咐不準進來,沒眼色的東西!”
翠縷不敢置信地看向譚氏,卻隻看到譚氏陰沉沉的臉,無奈,隻好委委屈屈地退下。
屋內隻剩下三人,母子,夫妻,婆媳,世間再親近不過的關係,氣氛卻僵滯冷硬如斯。
不過,沒了外人,連最後一絲掩飾也不必掩飾了。
譚氏索性也敞開了,“做生日不過是幌子,你也該知道,府上多了個姑娘,外麵都好奇著呢。總得找個機會把這事兒過個明路,素素本就是宣兒的侍妾,這沒什麼好說的,還有,她是十一年前跟孫大人去的嶺南,青葉如今也是十一歲,而不是……十三歲。”
說到最後一句,她的聲音驀地小了許多,沈承宣也不自在地將臉扭向了一邊。
譚氏接著又道,“也是借著這個機會,讓伯府的知交們見見青葉。當然,七月也的確該尋摸人家了,不然她那情況——”
“娘。”宜生打斷了譚氏。
“您說的,我都明白。”她輕笑著,但那笑卻是諷刺的,“您的意思,不就是說要借著七月的生日,好把秦姨娘的來曆給圓上,順便再讓青葉在眾人麵前露露麵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