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理】
見“體溫過低伴有大汗或用抗生素後體溫驟降——瘧疾”。
多汗伴有尿糖陽性——糖尿病。
【解釋】
糖尿病會引起神經病變,神經病變中以食物神經病變最常見。植物神經紊亂會導致汗腺分泌物增加,患者就會出現多汗症狀。尿糖陽性是指正常人每天排的尿中葡萄糖的含量是32~93mg,葡萄糖含量超過150mg就成為尿糖陽性。尿糖陽性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狀。詳見“體重減輕,排尿增加,口渴不適,血糖升高——糖尿病”。
【調理】
見“體重減輕,排尿增加,口渴不適,血糖升高——糖尿病”。
多汗伴有蹠趾關節紅腫熱痛,耳廓或關節附近可觸及結節——痛風病。
【解釋】
人體的嘌呤代謝紊亂引起血液中尿酸過高,尿酸形成的尿酸結晶體在關節、軟骨、腎髒等處沉積而引起的疾病叫做痛風。發生於中老年人、肥胖者和腦力勞動者。
痛風可分為兩類:原發性痛風和繼發性痛風。目前為止原發性痛風病因不明,常伴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動脈硬化、高血壓病和冠心病等症;繼發性痛風大多跟腎髒病、血液病及藥物因素有關。
痛風發病有四個時期: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期;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期;發作間歇期;慢性砂礫性痛風期。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是大多數痛風患者最早出現的症狀,大多發生於下肢小關節,尤其是第一趾蹠關節。通常在夜間發病,具有突然性,患處關節紅腫,疼痛難忍,而且對溫度、觸摸、震動非常敏感。
痛風可累及多個關節,甚至還會損害腎功能,少數患者因為腎髒病變會有腰疼、血尿等症狀。痛風患者手掌常呈淡白或青暗色,手掌皮膚像緞子樣柔軟紅潤。
【調理】
1.生活調理
●要有良好的心態
人體自愈,心態是關鍵,要幫助患者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養成有規律的生活
讓生活變的有規律起來,早睡早起,不熬夜,保證睡眠的充足。
2.飲食調理
●少吃高嘌呤食物
痛風主要是由飄零代謝異常引起的,所以日常飲食少食高嘌呤食物,如肉脯、沙丁魚、鳳尾魚、動物心髒、胰髒、酵母等。多食低嘌呤含堿量低的食物,如奶、蛋、芹菜、萵筍、刀豆、南瓜、西葫蘆、蕃茄、黃瓜、茄子、西蘭花、白菜、卷心菜、胡蘿卜、甘藍、蕪青甘藍、甘藍菜、山芋、土豆、泡菜、鹹菜、雌性紅蘿卜、海藻類。
●多飲白水少喝湯
白水能夠加快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有利於排除體內毒素,還能夠溶解尿酸,而魚湯、雞湯、肉湯等含有太多的嘌呤,宜少食。
●少吃酸性食物,適量多吃堿性食物
患者本身尿酸異常,嘌呤代謝紊亂,過多酸性食品,隻會加重病情。堿性食物能幫助維持酸堿平衡。含有礦物質的蘇打水也有利於調節患者體內的酸堿度,可適量飲用。
●多食富含維生素B1、C的食物
維生素B1、C能夠加速尿酸鹽的溶解,有利於病情的恢複,以多食新鮮的蔬菜如番茄、圓白菜、綠豆芽、鮮藕、空心菜、小白菜、大白菜、苤藍、柿子椒等,新鮮的水果如草莓、杏、橙子、刺梨、橘、檸檬、蘋果、柚子、山楂、獼猴桃等。
●少食高脂食物
過多的脂肪會在體內形成脂肪酸,影響體內的酸堿度,所以內髒、肥肉等應少攝入,另外,烹飪宜選用植物油如花生油、豆油。
3.運動調理
運動會使關節、肌肉更加穩定,還會減少病發後的疼痛,所以應該適當的參加體育運動,如騎自行車、慢跑、散步、做操、太極拳等,但不宜做劇烈運動如長跑、登山等。
4.按摩調理
按揉背部的三焦俞、肝俞、筋縮、腎俞等穴位,可以調整肝髒和腎髒的機能,對病情的恢複頗有裨益。
腋下臭汗——大汗腺臭汗症。
【解釋】
此為狐臭,即腋臭,是會陰、腋下、背上的大汗腺分泌物散發出的一種狐臊臭味。嚴重者乳暈、臍、腹股溝、陰部等處也會發出氣味。基於大汗腺的生理結構,女性發病率有高於男性。
狐臭具有遺傳性,從青春期開始一直可以持續到40、50歲,之後會慢慢減弱或消失。
【調理】
1.生活調理
●保持個人衛生
勤洗澡、勤洗內衣,勤洗腋毛,甚至可以將腋毛剔去,保持腋窩的幹燥和清潔。
●保持情緒穩定
生氣、急躁會導致汗液排放增加,使臭味更加嚴重。